【摘 要】
:
清末民初,伴随西方音乐的传入,形成了中西音乐碰撞、交流、融合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尝试接受和学习西方音乐,来华西人也开启了解和探索中国音乐。在来华的西人里,有些将目光投向中国音乐,成为来华西人研究中国音乐的滥觞。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三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音乐研究著述,分别是阿里嗣的《中国音乐》(1884年)、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1903年)和莫里斯·库朗的《中国古典音乐史论》(1912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伴随西方音乐的传入,形成了中西音乐碰撞、交流、融合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尝试接受和学习西方音乐,来华西人也开启了解和探索中国音乐。在来华的西人里,有些将目光投向中国音乐,成为来华西人研究中国音乐的滥觞。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三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音乐研究著述,分别是阿里嗣的《中国音乐》(1884年)、路易·拉卢瓦的《中国音乐》(1903年)和莫里斯·库朗的《中国古典音乐史论》(1912年)。这三部来华西人的中国音乐研究的成果,彰显了那个时代西方人研究中国音乐的高度水平。然而,通过文献研究,我认为对在华西人中国音乐著述的研究未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更鲜见对上述三本中国音乐著述研究的成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的一桩憾事。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上述三部在华西人所著的中国音乐著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始文献进行翻译,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跨学科方法探究三部著述的成书背景、内容结构以及其中所展现的在华西人中国音乐观,从而梳理与归纳出西人研究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理路。文章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该论述了的选题、立论、意义、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一章至第三章分别对阿里嗣、拉卢瓦以及库朗的生平与学术背景进行介绍,对他们各自的中国音乐著述内容以及他们在中国音乐研究中的史料选择、史法运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他们的中国音乐观;第四章是对三本著作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结论部分,通过对三部著述的个案研究厘清其历史成就与当代启示,为目前音乐史学研究补充与积淀历史资料并提供相应的历史经验。该论题从时间范畴上讲,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国人开展专门的中国音乐著述写作之前的在华西人对于中国音乐的著述撰写;从研究视角上说,扩展了中国音乐研究的研究视野,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对其进行考察。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存储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当前Flash存储器被工业界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存储密度受限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因此,急需研发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来替代Flash存储器。近年来,阻变存储器(RRAM)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阻变材料为二元金属氧化物时,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成分可控以及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然而阻变机制不明确、阻变参数离散
土地赋税是清至民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征之于土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本文从土地赋税演变一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的视角,结合相关史料、地方志、清水江文书,利用文献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聚焦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土地赋税征收、蠲免、税率等问题,对清水江地区土地赋税进行梳理和分析。清至民国清水江流域土地赋税研究,是从经济史视角对清水江文书进行的解读;本文从清至民国两个时间段,对清水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扶持政策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之举和关键措施。近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乡村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长足发展:数量快速增加、质量有效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但是扶持政策执行障碍多、落实慢、落地不实等问题依然突出。遵义市地处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
《中性》是美国当代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长篇小说,于2003年获得普利策奖。小说以主人公卡尔的叙述视角,讲述了其作为双性人的成长故事以及其家族三代希腊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小说的性别和种族话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国内对于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和其作品的关注较少,研究成果也很有限。目前的研究大多从杂糅身份、性别认同、精神创伤等角度去分析,较少有人系统分析主人公的双性身体描写,因此该小说的身体书写研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被美国批评家沃特·艾伦称为“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的作家”。她的小说以南方小镇生活为题材,描写南方社会中的小人物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生存真相。目前,学界主要从性别研究、主题研究、叙事技巧等角度对她的小说进行分析,在文化研究方面仍然存在研究价值与可能。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的举止言行充满矛盾和冲突,克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1946—),到目前为止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以及四部侦探小说,曾先后被布克奖提名并获得布克奖,并且是唯一一位获得梅迪西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巴恩斯的作品大多以思考历史真实性为主题,通过平铺直叙的日常描写来反思宏大的民族地位问题。本篇论文选取巴恩斯1998年创作的《英格兰,英格兰》,该小说在出版时就获得了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的提名。目前,国内
信息时代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大量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防护领域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入侵检测技术基本概念、类型、功能做了一定研究阐述,分析了现有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低、误警率高以及自适应能力差的问题。论文从人工免疫算法的角度入手,对如何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效果进行研究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于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1929年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是理解福克纳整个文学体系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作品。国内外现有对《我弥留之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宗教原型研究这几大方面。对于《我弥留之际》中的宗教原型研究虽多有论文涉及,但本论文作者认为这些研究缺少系统性且流于简单,因
1937年至1945年,日军相继侵占了河南省内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省、道(市)、县、区、村等各级伪政权组织,设立了日本统治机关,组建和扶植伪军,统治其占领区。日军对河南省农村的侵略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军对河南省农村群众的屠杀与摧残;二是日军对河南省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与文物古迹的毁掠。在日军大规模军事进攻与殖民统治河南省期间,日军屠杀的农村群众不计其数。日军还从河南省农村掠夺大量劳动力修
自人类发明文字开始,文学就以一种富于生命力的形态出现在历史的洪流中。到了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交流,文学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而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得新的文学创造力得以生成,网络文学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火速发展起来。以大众、自由为代名词的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了几千年来鲜少有人问津的通俗文学的角落,将文学的普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网络小说于二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