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够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水平,体现其综合实力。浙江省作为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发展就体现出制造业在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其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很高,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制造业向周围其他城市扩散转移的趋势,并且经济开发区等各种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推进,使制造业的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提升了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杭州市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新的契机,进而带动全省的产业升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及其周边城市,即包括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和衢州市在内的七个城市。虽然宁波市不与杭州市接壤,但宁波市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工业城市,与杭州市的关系密切,故将其也纳入研究范围内。本文从制造业企业数量和制造业发展质量两个视角切入,研究分析杭州及周边城市2003、2008、2013年三年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与演变状况,来实证或完善我国有关制造业空间布局的理论,为探讨研究其他产业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是基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城市2003,2008,2013年三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Arc GIS软件中的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制造业企业数量以及制造业发展质量两个视角、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两个层面来分析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趋势。本文正文共分为7章,各章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重点、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本章节总结了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分别从产业布局的概念、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的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对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3章,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通过杭州及周边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数据,梳理研究范围内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城市制造业的内部结构特点,发现其工业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在2003年之后进入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也都呈现出由轻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调整转型的趋势。第4章,基于数量分析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基于杭州及周边城市的行政区划矢量图,以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七个城市2003、2008、2013年三年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综合运用Arc GIS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从制造业企业数量和制造业发展质量两个视角、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两个层面分析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演变状况。总体和分行业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三大类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的高值区分别呈现出“东北—西南”带状、“几”字型和“东—西”横向带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有由各个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区县扩散转移的郊区化倾向。第5章,基于质量分析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发展状况。首先分析研究范围内的制造业产值和制造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来看各个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研究范围内的制造业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再通过计算各个城市以及区县的区位熵指数,来分析各个地区制造业的专门化发展程度,可以看到虽然有些区县专门化程度高的制造业行业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的专门化程度高,并且相对稳定。第6章,开发区的设立对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效应分析。首先对从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对杭州及周边地区开发区的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开发区制造业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员人均产值两个角度切入,分析研究范围内开发区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以此来说明开发区的设立对杭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是否存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的设立不仅可以使开发区内企业数量增加,促进相关行业企业集聚,而且从发展质量上来看,还增加了开发区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员人均生产总值,发展效率得到提升。第7章,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对前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取出本文的核心观点,说明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和演变特征,并根据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