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带动了近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及新型学校的相应产生。中国正值明末清初之际,文化教育一直保持着封建儒教的传统。西方传教士前来中国企图使其皈依基督时无意中充当了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主要媒介。自1582年(明万历十年)西方传教士首次获准入居中国后,来华传教士便络绎不绝。为使传教成功,他们采取“补儒、合儒”等符合了中国人心理的策略。从此,西学进入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使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发生了变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从教育目标上来看,传统教育培养重德性的伦理型人才,而西学则主张培养有锐意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及关注社会人生的人文精神的经世致用人才,由此突破了传统目标。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学是封建教育的主要内容,自然科学没有地位。西学带来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部分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式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从教学方法上来看,直观性教学、重视逻辑思维训练及科学实验等推崇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得到提倡。从教育理论上来看,西学的传入动摇了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基础。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运用西学知识重新提出人性论主张,强调“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西学重视个人功利需求及生存需求、提倡科学的功利价值等观念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为中国本土实学教育思想增添了力量,中国教育界肯定了功利意识的教育价值观。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还是中国近代“师夷长技”的先声,正如徐光启所言,“会通以求超胜”。 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教育空疏的弊端带来强烈的冲击,给中国知识分子思想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先进中国人积极投入学习西方、吸收西学当中。可以说中国教育走向近现代化艰难历程始于明末清初这段时期。研究这段教育历史有助于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反思这段教育历史还可以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