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营凹陷始新世沙河街组沙四段上亚段至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湖盆处于裂陷阶段,半深湖及深湖区分布广泛,发育大量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依据触发机制,重力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分别是由盆内早期沉积物失稳垮塌、再搬运形成的滑塌型重力流及由河流直接供给形成的洪水型重力流。过去几十年,滑塌型重力流相关理论在湖相重力流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直到最近十几年才认识到洪水型重力流对深水沉积的重要贡献。目前,这两种重力流在沉积过程、产物及模式上的差异尚未明确,成为重力流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东营三角洲前端滑塌型重力流及北部陡坡带盐18块沙四上-沙三下亚段洪水型重力流的沉积研究,明确了两种不同成因重力流的沉积过程和响应特征,总结了其发育规律和分布模式,最后分别建立了湖相滑塌型与洪水型重力流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滑塌型重力流发育九种基本岩相,代表了块体及流体两大搬运过程,识别出七种岩相组合,指示了三大类不同流变学性质的搬运介质的转换,包含九小类具体的流体类型。岩相定量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滑塌型重力流沉积体系为碎屑流主导,浊流沉积很少。滑塌型重力流相发育块体搬运体系及流体搬运体系两类亚相,前者包括滑动体、滑塌体微相单元,后者包括碎屑流水道、碎屑流朵体及浊积席状砂等微相。进一步提出了湖相滑塌型重力流沉积模式,包括四类典型的沉积过程-响应模型。洪水型重力流发育十九种基本岩相,识别出十二种岩相组合,指示了两类不同流变学性质的搬运介质,可划分出十一小类具体的流体类型,不发育块体沉积。完整的砾质洪水型重力流包含五种组分,即砾质底床载荷、砾质悬浮载荷、砂质底床载荷、砂质悬浮载荷及羽流。盐18块发育突发洪水型重力流及正常洪水型重力流两种洪水沉积作用,分别形成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两种沉积类型,进一步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亚相及主水(沟)道、漫溢沉积、辫状水(沟)道、辫状水(沟)道间、碎屑舌状体、席状砂、浊积薄层砂及远端泥等微相单元。综合建立了洪水型重力流沉积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幕式断层活动控制下两种洪水型重力流的沉积交互作用及其响应过程。本论文的研究希冀为进一步提出可适用的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理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