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解构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缪尔·巴克雷·贝克特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首位非现实主义作家,其地位不可小觑。自从他的戏剧《等待戈多》上演后,贝克特由一名先锋派作家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尽管贝克特本人拒绝为其所有的作品给予解释,学术界还是将他归入现代主义作家和后现代主义作家之列,因为其作品中有大量对人类能力的消减和语言功能退化的描写,分别指涉人类存在主义和以语言为中心的解构主义。尽管詹姆斯·乔伊斯对贝克特的影响颇大,但贝克特最终选择了一条反乔伊斯的创作道路——形式简单、内容压缩和人物退化的风格。在贝克特作品中,人物设定由无能无知者取代了全知全能者,在语言和风格上也体现了形式实验的特征。《瓦特》是贝克特的第三部英语长篇小说,前两部分别是《莫菲》和《梦:从靓女到庸女》(该作品直到1992年才匿名出版)。之后贝克特转向了法语创作,并完成了他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以及《无法称呼的人》,标志着贝克特向追求人物内心独白和自我挖掘的形式转向。《瓦特》讲述了主人公瓦特在现象世界中寻找自我身份和意义的故事,由于理性并具权威的家长式人物的缺场,瓦特自我身份的探寻之路注定失败。小说《瓦特》中对语言极限的探索、典故引用的删减以及从第三人称叙述向关注自我内心的第一人称叙述的转变是贝克特进行形式实验的开山之作,也开启了他进行元小说创作的道路。该论文主要运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叙事学理论,探讨小说《瓦特》怎样解构现实主义小说叙事传统。这部实验小说打破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传统,并对隐藏于语言和叙事中的主体提出质疑。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诺特和瓦特,他们的无知与无能有悖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人物的设定,脱离了以“逻各斯”为基础的理性逼真的人物形象;不可靠叙述者瓦特(第一叙述者)和山姆(第二叙述者、隐含作者)颠覆了传统“全知全能”叙述者的形象,背离了连续、稳定并具有权威性的叙述声音,两人的无知无能加大了叙述的不可靠性;文本结构凌乱以及模糊的镜像写作(叙事对象、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三位一体的混乱)与情节紧凑且可控为首要条件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背道而驰。“主体消解”作为贝克特作品的重要特点,在《瓦特》中表现在对旧叙事秩序的打破、对无法理解的事物的罗列和语言的消解。出于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怀疑,贝克特作为小说《瓦特》真正作者有意打破“身体-思想”二元论和笛卡尔式以理性为中心的古典哲学传统,倾心于一条以混乱和不确实性为主体的创作道路。《瓦特》是贝克特摆脱乔伊斯的阴影、创作形式实验小说和追求无欲无求和无法述说为主旨的标志。文本中倒错的语言和镜像描写开启了贝克特的“镜像写作”,并在其小说三部曲中达到巅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1)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28例患者,应用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并
同样是蚕茧,安徽省旌德县隆乡光荣村农民伍桂香的蚕茧就比别人的售价每千克高出6元以上,仍然供不应求。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伍桂香的蚕茧是与众不同的彩色蚕茧。2004年秋天,伍桂
近些年来,借资产管理和产权制度改革之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60例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术后常
同伴反馈是写作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但其效果如何,不同研究者意见相左。为研究同伴反馈对作文的修改以及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态度,本文以30名南方某211工程大学英语专业的
摘要:本文以工程热力学这一专业基础课为例,介绍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特点和该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出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03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言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