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3S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通过对地形图的扫描和实地勘查,运用ArcGIS软件制作地形图并进行三维地形模拟和空间分析;选择研究黟城盆地南部31km2的小流域分析村落布局特点、总结归纳村落选址的依据、运用SPS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徽州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五个古村落,唐模、宏村、南屏、关麓和西递,分析比较各村落土地利用格局。同时,着重分析徽州古村落水口的位置、内部元素的构成和功能,归纳水口的类型。结果如下:(1)通过ArcGIS的统计分析和缓冲分析,研究区古村落建成区面积对于其村落地理位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发现研究地村落主要建筑区分布于河流两侧0m~200m的范围内,并且村落纵深跨度一般达到200m~300m。(2)村落总面积与村落水源的距离、村落各缓冲区分布规模与村落总规模具线性相关,其中缓冲区Ⅱ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可用y=2.882t+2.167E3来描述;村落总面积与距离具有弱相关性,说明村落面积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村落分带规模与村落总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徽州地区山地型村落与盆地平原型村落之间在景观格局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为:盆地平原型村落景观多样性高于山地型村落;山地型村落中具有较高的景观优势度和较低的景观均匀度;盆地平原型村落景观破碎度高,受到人为干扰强烈。(4)通过对三种主要村落景观进行坡度分带研究发现,山地型村落中有林地面积比最大、景观优势度最高,其分布随着坡度增大而呈现比例升高的趋势;水稻田是主要的农业景观类型,山地型村落与盆地平原型村落均主要分布于地形较平坦的地区;经济林则分布较为复杂,各个村落分布规律不一,主要分布于坡度<15°的地区,根据种植物生长习性的不同其分布区域也有所变化。(5)徽州古村落水口的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从初期的风水产物逐渐演变为一个村落公共地区,具有提供生活用水、生产、防御、游憩以及美化环境等功能,但水口的建造目的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水口的修建手法,以及村落间地形、地貌、河流规模等因素,本文将水口归纳为平原人工型水口、平原半自然型水口、峡谷型水口、河岸型水口、城镇型水口等几个主要类型,同时探讨不同类型水口的特点。作者在分析徽州村落分布特点,土地利用格局以及水口功能、要素、类型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古村落的建筑保护、文化传承和村落发展的方向与模式,为徽州地区村落改造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