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尤其是利他行为的表现及发展规律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之前大部分的研究是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宏观层面探讨大学生道德行为受何种因素影响,很少有对微观层面的研究,这其中就包含了家庭教养方式。所以,探究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是否会受到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不仅可以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思想进行深入的论证,而且还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风家教思想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因此,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有利于深化家风家教的经验总结,为高校德育提供重要借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高校、深入家庭,同时也能够为新时代父母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尤其是德育的质量。本研究选取的研究样本为东北财经大学的440名学生,运用的工具为“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简式)”(“EMBU”),调查了东北财经大学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情况,并通过“独裁者博弈”范式,采用现场实验法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利他行为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想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程度显著相关。父母的职业与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拒绝程度、情感投入程度和保护程度都不存在关系。2.母亲对孩子的拒绝程度,对孩子的利他行为倾向都会产生显著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拒绝程度,不会对孩子的利他行为倾向都会产生显著影响。3.父、母对孩子情感程度的大小,对孩子的利他行为倾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父亲对孩子的情感投入程度,不会对其利他行为倾向产生显著影响;反之母亲的情感程度就会十分影响孩子的利他行为倾向。4.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保护程度,都不会对孩子的利他行为倾向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以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倾向的对策。从家庭层面来看,首先要加强父母自身的综合素质,先完善自身,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其次要提高父母科学家庭教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最后,还应培养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技术,通过良好的沟通,彼此之间才能明白各自的真正需求。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推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和改变,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其次还要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从社会层面来看,首先要加大家庭教养方式的科普力度,运用各种形式来提高大家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其次要形成重视家风家教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