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其土壤中含大量具有强氧化作用的铁、铝等活性离子,容易和土壤或磷肥当中的有效态磷结合生成难容性的铁磷化合物和铝磷化合物,不能被有效利用,易导致油茶发生低磷胁迫。为此,本试验选用油茶品种“湘林1号”一年生扦插苗,进行K-P(KH2PO4)、Ca-P(Ca3(PO4)2)、Al-P(AlPO4)和Fe-P(FePO4·4H2O)等四种无机磷源处理,研究其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分析不同磷源的利用效率,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磷源处理后,油茶的苗高和地径都得到了显著增加,其中K-P处理和Ca-P处理的效果最好;除了Fe-P处理外,其他磷源处理都显著地促进了油茶的主根伸长;四种磷源都显著地抑制了油茶侧根的生长,侧根数减少;K-P处理、Ca-P处理和A1-P处理都显著地提高了茎叶干重和根干重,降低了根冠比。说明四种磷源处理可以影响油茶的根系结构,调控地上物质和地下物质的分配比例。(2)对油茶的氮、磷、钾含量研究发现,四种磷源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油茶根茎叶中的磷含量,其作用大小为:K-P处理>Ca-P处理>A1-P处理>Fe-P处理>CK,其中K-P和Ca-P显著提高了油茶根部的氮含量;四种磷源处理都显著地提高了茎秆中的钾含量,其中A1-P处理后的钾含量最高;除了Fe-P处理外,K-P处理、Ca-P处理和A1-P处理都显著的提高了油茶茎秆中的磷含量,其中K-P处理最为显著。说明一定范围内提高供磷水平,有利于油茶对氮、钾元素的吸收。(3)研究不同磷源对油茶抗逆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磷源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1),而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不显著;K-P处理后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小,而Ca-P处理后的叶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最小,两者对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基本一致,但都低于Al-P处理、Fe-P处理及CK处理后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说明四种磷源处理后,油茶的低磷胁迫减弱,细胞恢复正常,抗逆性酶活性降低。(4)不同磷源处理后,油茶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升高,且都达到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K-P处理后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Fe-P处理后的油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反而略高于对照组;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减少,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K-P处理后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说明不同磷源处理后,低磷胁迫减弱,油茶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丙二醛(MDA)积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