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由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日益严峻,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实践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分为民事救济方式、行政救济方式和刑事救济方式,三种方式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需配合使用。刑法是其他部门法实施的后盾和保障,其作为一国最严峻的部门法,能够最严厉地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立法、司法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改善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有重要意义。要认识一个事物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明晰其概念,所以本文在开篇首先阐释了知识产权的概念,在明晰概念之后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打下基础。之后借助概念的分析,分析了知识产权的特征。在明晰概念和特征之后,概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三种方式,进而阐述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不仅要在立足国内,也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实体法中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规定。之后,具体介绍了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对于现状,从实体法、程序法和犯罪构成要件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则是从刑事立法、司法等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其中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有:立法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立法模式存在弊端;主观要件的要求规定过高;保护客体不完整;起刑点过高;刑罚体系不合理;程序立法不足等;司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严重性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起诉方式存在欠缺;对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的保护力度不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足等。最后,根据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针对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刑法保护提供参考,进而完善刑事立法,健全司法程序,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