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西尼罗河病、疟疾、丝虫病、登革热、乙型脑炎等,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蚊虫的主要防治是化学防治,然而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长期、广泛的使用,已引起蚊虫的抗药性。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蚊虫防治的一个重大障碍。探究抗性分子机制有利于新型杀虫剂的研发。本研究组前期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构建差减文库及斑点杂交,发现一个Chymotrypsin(CHY)基因在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对硫磷抗性品系中高表达。用BliastX软件在NCBI上进行比对,发现高表达的CHY与XM001843342具有98.58%同源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CR技术扩增出CHY884bp片段,开放阅读框为849bp,预测编码282个氨基酸,大小为30.6KD。SignalP3.0分析在其C端有一个16aa的分泌信号肽。CHY家族有三个保守的活性位点His89、Asp138、Ser230,而本研究克隆的CHY只有一个活性位点Asp138,而另外两个活性位点已突变为Asn89和Arg230。将CHY与pET28a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发现CHY在细胞裂解的沉淀中。用尿素提取纯化CHY后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将CHY与pFastbac载体连接,转染昆虫sf9细胞并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HY位于细胞裂解沉淀中。以苯甲酰-酪氨酸乙酯(BTEE)为底物,没有检测到原核表达或真核表达细胞沉淀中CHY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HY蛋白在致倦库蚊体内为膜蛋白。利用siRNA干扰致倦库蚊细胞中CHY的表达,经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干扰效率为76.86%。在无任何农药时,干扰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在对硫磷浓度15ppm、对氧磷浓度3.5ppm和5ppm、久效磷的浓度20ppm时,干扰组细胞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90%、6.96%、15.83%、20.04%(p<0.05),说明CHY与致倦库蚊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相关。通过去除一个致倦库蚊野生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G119S突变引起的靶标抗性、筛选低活性的羧酸酯酶、P450单加氧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建立了一个对杀虫剂敏感的致倦库蚊品系。该品系的羧酸酯酶活性是敏感品系S-lab的2.5倍,P450和GST的活性与S-lab相当。生物测定表明,与S-lab相比,该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有低于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没有抗性,可以作为敏感标准品系用于抗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