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已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增速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007年,民政部正式提出我国社会福利要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但是在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由于政府部门间分块管理、政府与市场的职责界限不清、家庭照护责任缺失以及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存在着一些“三不管”的真空地带,处于真空地带的“夹心层”群体,大多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他们或游离于国家保障政策之外、无法享受社会福利,或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医疗、长期照护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生活情况堪忧且存在较大的生存困境。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证分析归纳法等方式方法开展研究,在梳理前人对特殊群体养老保障供给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泰州市126名“夹心层”群体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在福利多元视角下,结合需求层次、公共产品等理论基础,剖析泰州市“夹心层”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现状以及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供给困境,并对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泰州市完善“夹心层”群体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了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创制及衔接;(2)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关系;(3)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4)确立以“夹心层”老人福利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模式。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同为该群体提供多元、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夹心层”群体被边缘化、养不起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