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EDI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交易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明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由于EDI的应用,给传统的以纸面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特别是合同法律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对国际贸易中的EDI合同进行准确定位成为各国及国际组织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国际贸易中EDI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予以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为完善我国EDI合同立法提出相关建议。全文共三章,约四万字。第一章简单介绍了EDI的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DI合同与传统纸面合同的主要区别,阐明由于EDI合同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无形性等特征,必然导致其适用的法律规则也与纸面合同有所区别,为后文分析EDI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作一有益铺垫。第二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由于EDI合同与传统的纸面合同存在诸多显著不同,因此,传统法律制度中有关国际贸易合同的规定无法在EDI合同中得以适用。如何确定以电子形式订立的EDI合同的法律效力成为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的重中之重。本章对有关EDI合同法律效力的书面形式问题、电子签名与认证问题、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问题等重要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三章通过考察分析EDI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实践及我国有关EDI合同方面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EDI合同立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EDI合同立法的应因对策:即加大对EDI合同立法的宣传力度;重视企业在EDI合同立法中的作用;整合EDI合同的相关立法;创建网络诚信环境;重视与EDI国际立法的接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