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岩储层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砂岩地质情况复杂,储层易受伤害,因此砂岩油藏往往通过酸化增产措施提高开发效果。塔中(TZ)12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在以往酸化改造现场实践中,由于对储层伤害认识不够深入,酸液类型和配方针对性不强,酸化有效率和增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对储层实施酸化改造的角度出发,对塔中12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认识,并结合现场实际和室内试验开展了储层伤害分析,揭示了地层潜在伤害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传统室内试验技术和新型试验设备相结合,选用多种酸液体系开展了储层岩石溶蚀性研究、酸液添加剂筛选与评价、酸液配方综合性能评价、岩芯酸化效果评价等大量室内试验,最终筛选出了适用于塔中志留系砂岩储层的酸液体系,其中新型酸液体系多氢酸是首次被引入到塔中地区开展砂岩储层酸化应用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基质酸化设计水平,根据塔中志留系储层温度较高、二次反应明显的实际情况,针对以往酸化数学模型的不足,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稳态二维换热的井筒温度场模型、考虑酸岩反应放热的储层温度场模型,以及考虑二次反应中氟硅酸与硅胶类矿物影响的酸浓度分布模型,从而较为准确的反映了高温条件下砂岩地层酸化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酸化井产能预测数值模型,完善了砂岩酸化数学模型体系。 针对塔中志留系砂岩酸压改造现场试验的成功,本文对砂岩酸压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影响砂岩酸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室内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试验对塔中12志留系砂岩储层酸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拓展了塔中志留系酸化改造技术方向,为砂岩储层酸压增产改造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了指导。 通过本文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塔中12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特点的酸化工艺技术,其理论成果不仅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砂岩油藏增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