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疾病症状,目前临床主要倾向于以病理学为基础的描述,因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基本病理学改变是关节的滑膜炎,所以对RA临床症状的描述,重点在于关节的表现,而且治疗亦主要针对关节症状。随着RA研究的深入,目前通过严格的控制和针对性的治疗管理,对关节症状和影像学所表现的关节损害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的活动,但RA患者仍然可能会承受严重的疲劳困扰。40~80%的RA患者处于疲劳状态,这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就患者而言,减轻疲劳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需求,但在临床常被忽视,目前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类RA患者疲劳程度,调查其疲劳概况;分析RA患者疲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步探讨RA疲劳病因病机;通过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标,分析明显疲劳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临床关注RA相关疲劳,发挥中医药优势,应用于该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方法筛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的RA患者,根据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收集。所有RA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一般资料,检测RF、CCP、CPR,填写病史资料采集表,按《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并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关于中医四诊资料的内容填写中医症候调查表,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80人,平均年龄为54.19±13.77岁,年龄最小者23岁,年龄最大者74岁;平均病程为88.79±89.99月,其中病程最短者为1个月,最长为364个月。其中男性13人,女性67人;中医证型主要以湿热痹阻证为主,占患者的42.50%,肝肾阴虚证占18.75%,寒湿痹阻证占20.00肾气虚寒证占12.50%,瘀血痹阻证占6.25%。RA不同中医证型间CPR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A不同中医证型间RF、CCP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概况:80例RA患者的平均疲劳严重程度评分为4.94±1.19分。其中明显疲劳者(FSS疲劳程度量表≥4)61人,占总人数的76.25%,其平均疲劳严重程度评分为5.44±0.85分。其中,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中明显疲劳者最多,占55.74%;其次为肾气虚寒证型中明显疲劳者,占16.39%;寒湿痹阻证占13.11%,肝肾阴虚证占11.48%;瘀血痹阻证占3.28%。将涉及的五个中医证型及兼证分解为寒湿、湿热、血疲、气虚、气滞、阴虚、阳虚七种证候要素,并统计明显疲劳患者每种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多的证候要素依次为湿热(38次)、血瘀(23次)、阴虚(18次)其次为阳虚(15次)、气虚(12次)、寒湿(14次)、气滞(7次)。明显疲劳患者FSS评分与CRP存在弱相关关系(r=0.266,P<0.05)和RF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明显疲劳患者VAS(视觉模拟量疲劳量表)评分和抗CCP抗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0,P<0.05),和RF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1.疲劳症状广泛存在于RA患者中,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2.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RA疾病的严重程度。3.不同中医证型RA患者疲劳症状分布不同,疲劳程度也不同,其中以湿热痹阻证最为多见,肾气虚寒证最为严重。4.湿热可能是造成RA疲劳发展的重要致病要素,故治疗时应重视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