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得益于锂离子电池技术性能不断突破和应用更加广泛,从环境友好、能量密度、成本、发展路径等方面看,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应用必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受限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采用有机小分子作为溶剂,当前锂离子储能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和成本依然是大规模储能应用最大障碍。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核心措施之一,电解液采用不易燃的溶剂如水、固态高分子替换易燃有机溶剂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水为溶剂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得益于锂离子电池技术性能不断突破和应用更加广泛,从环境友好、能量密度、成本、发展路径等方面看,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应用必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受限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采用有机小分子作为溶剂,当前锂离子储能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和成本依然是大规模储能应用最大障碍。作为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核心措施之一,电解液采用不易燃的溶剂如水、固态高分子替换易燃有机溶剂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水为溶剂的水系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因其低成本、高安全性能在电池安全性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但水的理论电化学稳定窗口狭窄仅为1.23 V,使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选择受限,从而限制了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共溶剂协同作用对高浓度电解液和混合溶剂电解液展开研究,探索了共溶剂对高浓度电解液水分子活性的进一步抑制及其电化学稳定窗口拓宽的影响,并分别对电极材料进行碳包覆改性,搭配混合溶剂电解液构成Li4Ti5O12//LiMn2O4(LTO//LMO)全电池,研究其可逆和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为高电压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电化学储能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为了优选出低成本和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的水系电解液,以1,5-戊二醇(PD)和聚乙二醇(PEG)作为共溶剂,调节13 m LiOAc电解液的水分子活性和电化学稳定窗口,获得了混合溶剂醋酸锂电解液。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结果证实PD和PEG的共同协同作用使水分子的活性受到充分抑制。采用三电极系统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窗口,LSV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共溶剂后的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均被拓宽,电解液组成为2 m LiOAc-PD0.5PEG0.5时具有最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3.1 V。采用电极对LTO//LMO测试2 m LiOAc-PD0.5PEG0.5的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法(CV)测试表明LTO与LMO在该电解液体系中可以进行可逆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证明了其电极在该电解液中的可逆性能;全电池测试首周工作电压2.3 V,能量密度61.6 Wh/kg,前100次循环充放电效率达89.73%。低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是因为共溶剂的氢键和络合作用影响到了电解液水分子的电化学活性和Li+传导能力,低成本无氟水系混合共溶剂醋酸锂电解液有望促成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为进一步拓宽电化学稳定窗口以提高水系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以1,4-二氧六环(Diox)为共溶剂,利用Diox来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界面自由态水分子数量和促使Li+去溶剂化能力提升,调节LiTFSI电解液的水分子活性和电化学稳定窗口。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结果表明Li+与Diox分子中O原子之间形成了新的溶剂化结构,水分子活性受到了更大程度抑制,LSV测试结果得到电解液成分为4.5 m LiTFSI-Diox时具有最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4.3 V。以电极对LTO//LMO测试4.5 m LiTFSI-Diox的全电池电化学性能,CV测试表明了 LTO与LMO在该电解液中具备良好的可逆循环能力,体现了优异的Li+传输能力;全电池首周平均电压2.4 V,能量密度172 Wh/kg,1 C倍率下循环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40%,平均充放电效率为96.72%。可见,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界面的自由态水分子数量和对Li+传导阻碍作用,是拓宽水系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更有效办法。
其他文献
氧化铝连续纤维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高模量的优异性质,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氧化铝连续纤维属于脆性材料,有较低的抗弯折强度。氧化铝连续纤维在纺丝、烧结、牵伸等一系列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裂纹和缺陷,而缺陷和裂纹的大小、数目、分布都会影响纤维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陷和裂纹的产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纤维,纤维的实际性能通常远远低于完美结构的理
铁路智能化是解决行业难题、提升运载效率的必由之路。青藏铁路高寒、高海拔的运行条件对无人化管理与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车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通过动态采集列车通过的实时状态图像等数据,对车辆安全隐患进行预报。TFDS系统的研究对提升青藏铁路货车安全运行监测能力、降低检修的人时浪费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工作以TFDS的系统与运用情况出发,分析其未来潜在的云边端融合发展方向,结合智
近年来,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为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净成形”和“快速冷却”的成形特点为制备高强度铝合金复杂结构零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与方法,然而目前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Mn-Mg-Sc-Zr合金在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对裂纹产生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Mn和Sc元素在复杂热循环过程及热处理过程中的析出规律有待阐清。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了 Al-Mn-Mg-Sc-
Al-Zn-Mg-Cu合金属于超高强铝合金,通常经过变形方法制备来获得高的强度,这种制备方法相较于直接铸造成形显然成本较高。然而,用传统的铸造方法如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等来制备Al-Zn-Mg-Cu合金时又容易产生铸造缺陷如缩松、缩孔和热裂,这些缺陷会恶化合金的力学性能。而半固态流变压铸具有很多优势,如半固态金属的流动性好和凝固收缩小等,这能较好减少铸造缺陷。因此,半固态流变压铸使得Al-Zn-Mg
随着轻量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轻质高强的高效传热零部件成为各国的研发重点,其中LA103Z镁锂合金热管性能优越,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对挤压态热管进行固溶、时效和退火工艺研究,提高综合性能。挤压态热管中α-Mg相沿挤压方向呈长条分布,β-Li相保持近等轴状。直径约1.6μm的颗粒状第二相为AlLi、LiZn,沿挤压方向形呈带状分布的第二相为Mg2Si。热管的室温抗拉强度170±1 MPa、屈服强度137
为提高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水平,针对现有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需要的水文、水质、排污口、水下地形等详细数据资料无法全部收集到位和模型计算法中污染物混合程度、富营养化要素、分层水温污染物浓度等情况无法有效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水库纳污能力预警方法。基于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分析连续10 d无明显强降雨的水质时间序列小时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水质监测要素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时间序列小时水质数据变
随着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药物开发等技术的发展,有效检测特定低浓度生物分子成为医学诊断和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挑战。目前已有的传感方法比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分析法等尚不能满足快速、低浓度和低成本检测的要求。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silicon nanowir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SiNW-FET)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传感器,器件通过目标分子与器件结合后表
硫化锌是ⅡB-ⅥA族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硫化锌(CVDZnS)具有较高红外透过率及良好的力学、光学等综合性能,经过热等静压透明化处理获得的多光谱CVDZnS透射范围更宽(0.35-13 μm),广泛应用于中、远红外制导的热成像系统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是目前生长硫化锌体材料主流制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原生CVDZnS多晶沿生长方向出现颜色明暗变化的分层现象,严重影响光学透射均匀性。热等静压
锇具有熔点高、密度大、块体材料化学惰性强等特点,通过表面技术制成薄膜,是M型阴极、扩散阻挡层、原子氧传感器关键组件材料,在微波真空电子、集成电路、催化传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锇靶材品质直接影响覆膜质量和器件性能。目前国内外对锇靶材研究较少,靶材本征性能数据缺乏。本课题旨在研究高致密细晶锇靶材制备工艺,通过锇粉提纯工艺研究和细晶致密化烧结工艺研究,为制备高品质锇靶材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采用氧化蒸馏
抑菌铜材料作为铜及铜合金一个新类别,在保有铜及铜合金良好耐蚀耐磨和导电导热的性能基础上,具有天然高效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或者降低由密切接触引发二次传染发生的概率,因此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铜及铜合金材料作为表面接触材料应用于医疗等日常人员密集、流动性较高的环境中时,合金表面主要会与人类手掌皮肤等部位频繁接触,在人体汗液与大气环境下发生腐蚀,从而引发变色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针对抑菌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