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医院生殖中心不孕症妇女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治疗阶段焦虑、抑郁症状与应付方式、婚姻调适的关系,探讨与焦虑、抑郁症状相关联的因素,为开展不孕妇女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5月28日~2006年11月28日期间在安徽省某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的225例不孕症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不孕症妇女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4个治疗时点进行调查,对过去一周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回顾性自评。其中Ⅰ期在治疗的开始;Ⅱ期为胚胎移植前的1~2小时;Ⅲ期为胚胎移植后9~10天,即移植后等待期;Ⅳ期为胚胎移植后20天,即移植后结局期。Ⅰ期有225名不孕症妇女接受调查,Ⅱ期、Ⅲ期和Ⅳ期的调查人数均为212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不孕症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不孕症因素、既往治疗情况、本次治疗过程中的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应付方式问卷、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等。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调查对象在治疗过程Ⅰ~Ⅳ期进行焦虑症状评定,以粗分≥40分界定为有焦虑症状;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调查对象在治疗过程Ⅰ~Ⅳ期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粗分≥20分界定为有抑郁心理症状。分析不孕症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孕症情况;IVF-ET/ICSI治疗4个时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症状评分及其变化趋势;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不孕症及既往治疗因素、本次治疗中的因素与4个治疗时期的不孕妇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关系;用t检验比较在4个治疗时期应付方式的6个因子分、婚姻调适总分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4个治疗时期不孕妇女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225名接受调查的不孕症妇女的年龄为21~44岁,平均30.9岁;人均年收入平均为2.2万元;受教育程度为初中者占35.6%,高中及以上占64.4%;婚龄最长18年,平均6.1年;长期居住城市者为75.6%。不孕症持续时间最长为17.0年,平均5.3年;不孕症既往治疗时间最长为14.0年,平均3.2年;引起不孕症的因素中男方因素占14.6%,女方因素占54.2%,双方因素占27.8%,不明原因占3.3%;接受IVF-ET/ICSI的次数中第1次者占84.0%,第2次者占12.0%,第3次者占4.0%;既往不孕症治疗费用平均1.9万元。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孕症妇女在治疗的4个时期的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5.1%,17.5%,18.4%, 25.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2.1%,27.4%,30.2%,47.2%;焦虑和抑郁症状共患率分别为:9.4%,12.7%,12.7%,25.0%;Ⅳ期(移植后结局期)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焦虑、抑郁共患率均高于Ⅰ期(治疗开始期)、Ⅱ期(移植前期)和Ⅲ期(移植后等待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治疗时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分均存在正相关,其中Ⅳ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表明各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存在伴随现象,Ⅳ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伴随现象最为明显。在Ⅰ期(治疗开始)时,人均年收入低于1.8万元妇女焦虑症状高于年收入大于1.8万元者;不孕症妇女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在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人均年收入低于1.8万元、婚龄10年以上、居住农村者分别高于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均年收入1.8万元以上、10年以下婚龄、城市居住者;不孕症持续时间为5.5年以上、既往治疗费用2万元以上、不孕原因由女方和夫妇双方因素引起的妇女焦虑症状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年收入低于1.8万元和不孕症既往治疗费用2万元以上妇女的焦虑症状危险性增加到3倍;婚龄在10年以上妇女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婚龄10年及以下者的7倍,居住城市的妇女有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居住农村者的1/3。在Ⅱ期(胚胎移植前期)的不孕症妇女焦虑和抑郁自评结果表明,居住农村妇女抑郁症状高于居住城市者;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婚龄等因素未发现统计学关联。男方因素引起不孕症的妇女抑郁症状高于由女方和双方因素引起者,受精率低于74%和卵裂率低于80%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随着IVF-ET/ICSI妇女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的程度加重,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中度OHSS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危险性是无OHSS者的2~3倍;高龄、既往治疗时间长和本次促排卵用药时间长增加焦虑症状的危险性;人均年收入高、本次促排卵用药时间长增加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卵裂率低于80%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卵裂率在80%及以上者约2倍。Ⅲ期(移植后等待期)妇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未发现统计学关联;既往治疗时间低于2.5年的妇女抑郁症状较高;本次治疗中受精率低于74%、卵裂率低于80%和不知道自己移植胚胎个数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随着IVF-ET/ICSI妇女在治疗过程中发生OHSS的程度加重,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中度OHSS者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危险性是无OHSS者的2.5倍;人均年收入高、本次促排卵用药时间长增加焦虑症状的危险性;不孕症持续时间长和IVF-ET/ICSI妇女抑郁症状危险性降低有关;卵裂率高于80%和知道移植胚胎个数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卵裂率低于80%和不知道移植胚胎个数者的0.3和0.4倍。在Ⅳ期(移植后结局期),居住在农村的不孕症妇女的焦虑症状高于居住城市者,既往治疗时间低于2.5年的妇女焦虑症状较高,拥有冷冻胚胎和生化妊娠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冻胚胎数目多的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F-ET/ICSI治疗次数每增加1次,焦虑症状的危险性增加到2.6倍;既往治疗时间长的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降低,已明确生化妊娠妇女发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约是未妊娠者的1/4,冷冻胚胎数目多和抑郁症状降低与拥有冷冻胚胎和焦虑症状危险性的降低有关。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均显示,不孕症妇女在IVF-ET/ICSI治疗的4个时期中,随着解决问题因子分升高,不孕症妇女在Ⅲ期(移植后等待期)发生焦虑症状的危险性降低,在Ⅰ期(治疗开始前期)和Ⅳ期(移植后结局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减少;求助因子分增加与Ⅰ期的抑郁症状降低有关;Ⅱ期(移植前期)和Ⅳ期的焦虑症状与Ⅰ期、Ⅱ期和Ⅲ期的抑郁症状危险性均随着自责因子分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幻想因子分的增加与Ⅲ期和Ⅳ期的焦虑、抑郁症状危险性升高均显著相关联。不孕症妇女的婚姻调适评分增加与Ⅱ期和Ⅲ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降低有关联。结论不孕症妇女在IVF-ET/ICSI治疗4个阶段均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尤其是Ⅳ期最为多见,焦虑与抑郁症状存在较高的共患现象。居住农村、婚龄10年以上、不孕症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高于2万元、本次治疗发生中度OHSS、卵裂率低于80%、冷冻胚胎情况、生化妊娠以及采取的应付方式和婚姻调适状况,分别与不同治疗阶段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关。应关注IVF-ET/ICSI治疗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多途径的方法改进应付方式、促进社会与家庭支持,降低IVF-ET/ICSI治疗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