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随着流动人口在城市大量集聚以及沉淀融合,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突出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空间视角的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研究成为新热点。本文希望通过对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和居住空间选择行为的分析,探究如何完善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和城市规划,从而适应流动人口更好地城市化。居住空间模式,就是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在空间上呈现出的特征和规律,居住空间选择行为是决定居住空间模式的微观基础。整个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通过对“六普”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模式总体表现出居住郊区化与居住集聚性的特点。第二,通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进行类型划分,以此说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第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居住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从而揭示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分化的内在逻辑。研究以上海为例,对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的居住空间模式及居住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一些基本结论:(1)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表现出以居住郊区化为主导、向心集聚与郊迁扩散并存、居住增长极继续向远郊延伸的空间特征;(2)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并表现出非均衡、互补性的空间特征,中心城区和远郊集聚强度低,城郊结合部高度集聚,近郊集聚性显著增强,流动人口主要集聚在本地人口密度较低的城乡社区;(3)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分化性日趋突出,不同流动人口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流动人口住房要素的空间差异状况具有规律性;(4)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可以划分为六种居住区类型,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具有各自鲜明的空间特征,流动人口居住区空间结构愈加复杂化;(5)就业因素、住房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居住空间选择的主要因素,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流动人口居住空间选择行为,其中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居住成本、住房来源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显著;(6)为适应流动人口更好地城市化,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和城市规划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调整,根据流动人口居住空间选择的特点以及居住空间模式的多样性,提供差别化的居住供给模式,增进流动人口的居住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