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为了面对这一挑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数年中已逐渐加强了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例如,在2012年,中国的十六个城市共修建了1755公里的地铁线路。然而,根据国际经验来看,为了地铁的修建,政府常常承担着重大的经济风险。然而,中国的地铁建设仍然处于发展过热的状态之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结构中心度指数(简称中心度)来分析巴黎地铁网络的发展中的结构演变及其特征,并且尝试以武汉地铁为例,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能的规划发展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研究了巴黎地铁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地铁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改动,并且选取了几次重要的线路改动作为案例,对其改动前与改动后的地铁网络做了中心度分析,分析比较了这些线路改动对整体地铁网络的影响。之后,我们对巴黎地铁网络现状进行了线路形态特征分析以及中心度分析,并比较了巴黎地铁站点的中心度与其入站交通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另外,我们还以巴黎地铁为原型,构建并分析了几个地铁模型,研究了不同地铁模型的特征及采用不同类型的地铁线路设计对地铁模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对武汉地铁网络现状及其2017年和2020年地铁规划的中心度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了该方案中的地铁线路扩建与原规划相比将会对地铁网络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武汉地铁网络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结构中心度这一指标是基于达到目的地的“最简距离”而构建的,在道路网络中即为通过转最少次数的弯来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在地铁网络中,最简距离则意味着通过最少的换乘次数来到达目的站点。研究结果显示地铁站点的结构中心度与其入站交通量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且换乘站点周围存在着明显的“水泵效应”。同时,地铁网络的换乘效率与换乘站点数乘正比,且与总站点数和地铁线路条数乘反比。通过对武汉市地铁网络发展方案的研究可知,规划师可采用结构中心度这一指数来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地铁网络规划方案,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