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创面巨噬细胞极化。方法1.观察创面愈合的临床特点及创面愈合过程的分期:(1)炎症期(术前):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至临床观察到创面无明显坏死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分泌物的时间为炎症期;(2)增殖期(术后1个月):指临床首次观察到肉芽组织呈颗粒状生长至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爬行完全覆盖创面的时间;(3)重塑期: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创面至创面愈合组织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创面巨噬细胞极化。方法1.观察创面愈合的临床特点及创面愈合过程的分期:(1)炎症期(术前):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至临床观察到创面无明显坏死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分泌物的时间为炎症期;(2)增殖期(术后1个月):指临床首次观察到肉芽组织呈颗粒状生长至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爬行完全覆盖创面的时间;(3)重塑期: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创面至创面愈合组织呈现正常组织的质地、外观形态及色泽。2.取炎症期(术前)和增殖期(术后1个月)创面边缘组织,以CD86单克隆抗体标记M1型巨噬细胞,CD163单克隆抗体标记M2型巨噬细胞,以Ki-67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增殖状态,运用免疫组化检测:CD86、CD163、Ki-67阳性细胞,应用Image pro plus6.0软件分别计算出CD86、CD163阳性细胞;计算出M1/M2比值的变化;3.于炎症期(术前)和增殖期(术后1个月)创面边缘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创面组织愈合情况。4.行炎症期(术前)和增殖期(术后1个月)糖尿病足血管造影(CTA)结果1、创面愈合临床分期特点(1)炎症期创面发生炎症级联反应,临床观察创面可见坏死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分泌物,创面黄白,这些症状消失时,创面进入增殖期;(2)增殖期此期临床观察可见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呈颗粒状生长,色泽红润,刮擦表面出血,肉芽组织从创面边缘向创面中心爬行,随着细胞增殖进展,创面边缘新生的皮肤组织逐渐向创面中心葡伏爬行;(3)重塑期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再生组织外观、色泽、质地逐渐接近正常组织;2、随机12例患者,炎症期(术前)M1为158.18±29.14,增殖期(术后1个月)组M1为79.74±13.96 P=0.000<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期(术前)M2为43.64±7.70,增殖期(术后1个月)组M2为32.27±6.62,P=0.001<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随机12例患者,炎症期(术前)M1/M2为3.62±0.18,增殖期(术后1个月)组M1/M2为2.50±0.29,P=0.000<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4、增殖期(术后1个月)比炎症期(术前)Ki-67阳性细胞表达增多,创面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增多,促进创面再生修复;5、创面边缘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炎症期(术前)创面边缘组织残缺,断裂,组织结构连续性差;增殖期(术后1个月)皮肤结构已经比较完整,组织结构层次完整连续性好,有胶原组织沉积。6、炎症期(术前)和增殖期(术后1个月)糖尿病足血管造影(CTA):炎症期足部微血管数量少;增殖期微血管数量增多,有侧枝循环微血管生成。结论1.术后1个月创面边缘组织M1、M2型巨噬细胞以及M1/M2均比术前低,巨噬细胞减少表明创面由高炎状态进入低炎状态,M1/M2降低,Ki-67阳性细胞表达增多,创面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增多,提示胫骨横向骨搬移可促进创面从炎症期进入增殖期;2.增殖期创面M2型巨噬细胞促进创面新生血管生成、肉芽组织形成和上皮组织再生,促进面修复;3.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可促进创面巨噬细胞M1/M2极化,从M1向M2转化,M2型巨噬细胞的生物效应促进创面组织再生修复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的总称,以肝实质细胞弥漫性脂肪病变为基本病理特征导致过量的脂质沉积,且同时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共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遗传易感性导致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
目的:对血液科粒细胞缺乏合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感染危险因素、预后及药敏情况,协助临床合理评估病情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细胞缺乏合并完成ESBLs检测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ing,MRI)征象、临床特征,并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建立诊断PAS及分级的量化评分系统,探讨MRI征象、临床特征的重要性及量化赋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临床和(或)超声怀疑PAS行MRI检查10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MRI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angiote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在治疗
目的:由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结合血液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预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50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8例患者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训练队列(355例)与验证队列(153例)。首先,将训
目的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vl lewis-X,sLeX)标记的超微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制成的光热诊疗剂USPIO-PEG-sLeX,探究其在裸鼠体内外的毒性大小、在体外的光热转化效果以及体内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方法(1)培养和传代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1-亚株5-8F细胞。(2)采用CCK8
目的:建立并改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研究PTZ致痫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SD大鼠进行癫痫动物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皮下注射PTZ),样品经甲醇及乙腈处理后,采用Red Classical AQ-C18色谱柱(250*4.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可归因于遗传、衰老、感染、环境毒素等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线粒体损伤、自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有关的信号通路失调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这些都与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这一病理改变紧密联系,但其间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探讨。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完全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通过药物治疗或深部电刺激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与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e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肝癌的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中医药治疗肝癌疗效特独,是我国防治肝癌的特色,也是我国肝癌多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蛭岩消积方是我们课题组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癌的方剂,在临床上有6年余的应用历史。目前该方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