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朝墓葬胡人形象是指那些在墓葬中出现的、具有深目高鼻面貌特征的人物形象,其样貌迥异于普通的北朝墓葬人物形象。北朝时期,大批胡人来华经商、定居,甚至埋骨中土。这些墓葬胡人形象正是当时社会民族大融合、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及厚葬之风盛行的产物。他们或为陶塑俑像、或刻饰在石棺葬具、或彩绘在墓壁表面,在丧葬礼俗中担当仪仗、侍仆、伎乐杂技、行旅商人等不同的角色,或呈现在宴饮乐舞、出行、狩猎与丧葬祭祀等场景中。尽管他们在中原士人墓葬和外族权贵墓葬中的角色定位上略有不同,但其外形特征方面却无明显差异。北朝墓葬胡人形象的艺术创作遵循着写实的风格,无论是外貌特征,还是穿着装束,均与现实生活中的西域人士相吻合,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其艺术手法的运用则丰富多样,绘画、线刻、浮雕、雕塑,甚至在表面上色、鎏金等,几乎囊括了北朝所有可能的工艺技法,并采用侧面刻划人物的手法,突出深目高鼻的胡人面部特征;采用夸张、对比的表现力,使人物形态生动传神。这些艺术手法的充分运用,形成了北朝墓葬胡人形象程式化的鲜明特色。北朝墓葬胡人形象是北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人们在丧葬习俗的规范下,制作和使用的较为特殊的随葬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是我国古代墓葬胡人形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研究北朝中西交流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