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基活性炭吸附处理煤热解含酚废水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热解含酚废水含有大量酚类物质,由于其难以生物降解的特性,成为该种废水处理的一个难题。酚类常被作为杀菌剂,对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废水中未处理的酚类会破坏生态环境并可能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法优化原有煤热解含酚废水处理工艺,利用煤热解沥青制备针对酚类的高吸附性能活性炭,并研究吸附机理。通过实验制备了CO2活化的沥青基成型活性炭,分析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C02流量对活性炭微观结构和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900 ℃活化1 h,20 mL/(min · g)CO2流量的工况下制备的成型活性炭的苯酚吸附量为112mg/g(按国标测量),Langmuir拟合的饱和吸附量为175 mg/g,抗压强度为21 MPa。调节工况可继续提高苯酚吸附量,但机械强度会随之降低。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的分析表明1-10nm的孔隙为活性炭吸附苯酚的主要结构,C02活化制备的活性炭的孔隙分布在该区间较多。该活性炭由大量5 nm左右的石墨纳米微晶组成,这种微晶堆叠的微观结构导致了活性炭较高的机械强度,而高温热处理和液压成型的形变导致了晶粒细化和这种微观结构。这种纳米晶体堆叠结构比石墨烯层状堆叠结构更容易通过活化来制造和扩大孔隙。表面官能团分析表明含氧官能团并非是苯酚吸附的位点,反而不利于苯酚的吸附,在C02活化过程中部分含氧官能团被还原性气氛除去。同时分析否定了电子供体-受体机理,静电力相互作用在吸附过程中同样作用甚微,π-π相互作用为主要吸附机理。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佳,说明了该活性炭吸附苯酚过程中的单分子层吸附和类似的吸附位点。吸附动力学拟合中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说明活性炭吸附苯酚过程分外部扩散和内部扩散两个部分。热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苯酚是自发,熵增和放热过程,更接近于物理吸附,故有利于再生,其吸附热也符合π-π相互作用。吸附热力学实验中温度升高使苯酚吸附量上升的现象,说明了该种活性炭吸附苯酚的过程受扩散阻力的影响大于吸附热的影响。活性炭中低温热再生效果不佳,受到苯酚在活性炭复杂孔隙结构中扩散阻力的影响,而高温热再生和再活化效果较好。本文开发了热再生+酒精蒸汽吹扫的再生方式,再生效率超过90%。该活性炭在实际废水吸附实验中表现出吸附选择性,对酚类吸附效果较好,对醇类和醚类等极性有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吸附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其对长链醚类的催化降解和催化成环的现象。本文设计了活性炭吸附和再生气液固循环双流化床,可用于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酚废水和再生的不间断运行。本文设计改进了煤热解含酚废水处理工艺,预期有运行稳定安全的优点,抗冲击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辩证的变化,是沿着不同路线的周期性社会再组的交替模式。作为探讨人类基本交往方式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社会交换行为及社会结构
<正>时间:7月11日下午地点:国家会议中心论坛概况:2019中国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论坛于7月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问题的关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重要的教育家。为了救治希腊化时期大众的"灵魂的疾病",他创造了"灵魂救治"课程理论。通过研究发现,伊壁鸠鲁"灵魂救治"课程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希腊化时期
本实验以呋喃类抗菌药-痢特灵作为参照,初步研究了胖大海对大肠杆菌和疾疾杆菌的 抑杀作用。
以乙二胺、月桂酸、三氯化磷和2-溴乙基磺酸钠等为原料,制备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乙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对其中间体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相
为研究纳米银(Ag NPs)与镉(Cd2+)对拟南芥的复合毒性,本文以不同浓度的PVP coated-Ag NPs和Cd2+处理拟南芥幼苗一周后,测定了拟南芥幼苗主根长度,根毛数量,叶片中光合色素和可
GB/T 34945-2017《信息技术数据溯源描述模型》国家标准于2017年11月正式发布。该标准定义了一种数据溯源描述模型,规范了该模型构件的描述信息,适用于数据的采集、发布、分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
[目的]探讨环境危险因素,以及DNA跨损伤合成通路上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上海市区男性肺癌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癌症。肺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癌症死亡的首位病因。由于肺癌患者在出现症状首次就诊时,已有80 %因为出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