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复生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 ASO)是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的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脱疽”、“脉痹”等范畴。脉复生是广州市中医院脉管炎科应用技术40余年的中草药水制剂,安全可靠、易于病人长时间服用的优点,用于治疗ASO等周围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疗效。ASO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非常复杂。1999年Ross在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基础上明确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这种观点现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许多资料表明,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促进ASO的发生发展。既往对脉复生的研究只局限于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面研究及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AS血管内皮细胞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则拟从临床研究角度出发,通过脉复生这一广州市中医院脉管炎科自创之经典“老药”,也是富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制剂,对其治疗ASO一期,二期,三期I级和三期II级的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及疗效评估,观察其对患者外周血血脂代谢及CRP、IL-6、TNF-α, ICAM-1等细胞因子影响。探讨脉复生治疗ASO的临床疗效水平,并从血脂及细胞因子水平探讨脉复生的作用机制,为岭南中草药治疗ASO领域提供理论依据,焕发经典老药的新活力。目的通过脉复生对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并观察脉复生对患者外周血血脂代谢水平及CRP、IL-6、TNF-α,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综合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从血脂及细胞因子水平探讨脉复生在调节血脂代谢,降低CRP等炎症因子,抗动脉血管炎症反应,抑制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等方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1年1月住院ASO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15天为一疗程,进行为期30天的治疗。两组患者出现创口者生肌膏换药,蚕食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控制血压、降糖、抗凝、改善循环、支持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脉复生口服。每日两次,每次50m1。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身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用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以及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综合比较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用于测定患者血脂四项(CHOL、TG、LDL、HDL)水平及CRP、IL-6、TNF-α, ICAM-1等细胞因子含量,比较自身前后变化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脉复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踝/肱指数及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治疗后,脉复生治疗组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对比,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8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在间歇性跋行,肢体疼痛、麻木感、肢体皮色、肢体皮温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内比较,患者在五个症状方面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ABI值、血液流变学,组间比较,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内治疗后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2.脉复生能降低患者外周血的血脂水平及CRP、IL-6、TNF-α、ICAM-1等细胞因子含量。在降低ASO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脉复生治疗组内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血浆脂蛋白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DL(P=0,878>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HDL无明显的升高作用。脉复生治疗组内治疗前、后CRP、IL-6、TNF-α、ICAM-1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IL-6、TNF-α、ICAM-1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脉复生在调节血脂代谢,降低CRP等炎症因子,抗动脉血管炎症反应,抑制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方面有良好作用,能抑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发展,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侧切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施行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加侧切术,术后予协定方
2007年以来,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社区首诊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社区首诊比例达到67.08%。本研究对观澜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社区首诊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思考,以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中癌抗原(CA)125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148例乳头溢液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组)及正常分娩产妇40例(对照组)进行乳头溢液和血清
目的观察手足12病患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对16例手足12病(手足12病组)、14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脑干脑炎组)、12例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328例IS患者(IS组)及2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
目的 编制女医师工作压力源量表,为调查了解女医师工作压力来源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在文献研究、个人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女医师工作压力源量表,并对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