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而进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方位以及位移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空间方位是人类认知世界时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方位词也是人类认知中极为重要的空间概念。而人类对身边的空间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及位移事件的感知都属于一种空间的体验。随着不尽相同的具体条件的环境,言语表达主体对空间认识也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方式。汉语“上/下”在各种语言中少见的一组多义词,“上/下”除了可以充当方位词表示方位位置,还可以充当动词表示空间位移。因此作为一个热爱汉语的学习者,笔者想对汉语“上/下”多义词的现象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也想通过自己母语中的表达相对应意义的词组“len/xuong”、“tren/duoi”与其进行对比。运用认知语义理论与L.Talmy所建立的运动事件语义概念成分对汉语“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tren/duoi”进行分析解释及对比。找出两者在表达方位位置以及空间位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语义和差异。第一,笔者收集大量关于汉语“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tren/duoi”材料与语料。对“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tren/duoi”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且提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理论方法、思路及语料的来源。第二,初步构建起汉、越语“上/下”的语义构架。首先对越南语“len\xuong”与“tren\duoi”进行对比以提出两者的区别。接着对“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tren/duoi”短语结构的语序进行对比。然后以廖秋忠先生(1988)提出对物体部件描写的原则与方式为基础,笔者对汉、越“上/下”空间关系的语义特征作详细的分析,并且指出位置一般是静态的空间关系,而方向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因此把汉语“上/下”作名词、方位词时与越南语“tren\duoi”归为静态的方向。而汉语“上/下”作动词时与越南语“len\xuong”归为动态方向。由此分别对汉越空间位置(静态方向)与空间位移(动态方向)进行细致的研究以及提出两者的语义特征与语义构架。同时也对汉越“上/下”的形状系统与时间、空间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对比。第三,主要从汉语“上/下”与越南语“tren\duoi”静态方向的认知语义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进一步对两者空间义的认知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找出两者表达空间义时语义特征的异同,尽量突出汉语“上/下”与越南语“tren\duoi”表达空间义时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以及表现出的意义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在表达空间义时,“观察者”与“采用定位的方式”这两个重要的因素会对“上/下”与“tren\duoi”产生怎样的影响;继而对汉语“上/下”与越南语“tren\duoi”的引申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且找出两者差异的根源所在。最后对汉语“上/下”静态方向所表达的各个义项进行整理归纳并且初步建立“上/下”静态方向的义项语义网。第四,笔者以L.Talmy所建立的运动事件语义概念成分对汉语“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表达位移事件时的语义特征、表达手段以及两者显出的语义成分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以“上/下”与越南语“len/xuong”的搭配能力为基础,找出两者在表达位移事件时的语义认知的特征。初步对汉语“上/下”作动词时所表达的义项进行整理并建立“上/下”动态方向的义项语义网。最后,在本论文的结语部分,提出全论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的创新意义以及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