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尔行为主义的心灵哲学探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随着逻辑实证主义思潮的日渐衰微,语言哲学中的人工语言研究逐渐被日常语言分析所取代。赖尔、奥斯汀等牛津学派的哲学家们,在维特根斯坦去世之后成为现代语言哲学的领军者。本文选取牛津学派的一位重要人物赖尔的行为主义心灵哲学进行研究。赖尔不仅在语言哲学领域有很深造诣,而且将其日常语言分析的方法应用到对心灵的探讨中,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心灵哲学的发展。赖尔的哲学延续了维特根斯坦的工作,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消除由于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消除由于混淆了语法形式和逻辑形式而产生的哲学问题。赖尔将这一研究思路引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中,他通过对心理概念的用法澄清而消除了传统二元论在心灵哲学领域的影响,认为正是范畴错误引发了这种“机器中的幽灵”,并且创立了一种行为主义的心灵哲学。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前言部分将概括介绍赖尔哲学中日常语言分析的基本主张,阐释并介绍其行为主义心灵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章将系统论述赖尔行为主义心灵哲学的提出。我们先简要回顾长期以来占据心灵哲学主流的身心二元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整论述了赖尔对这种模式的质疑和挑战。第二章将总结并概括赖尔行为主义心灵哲学。主要包括其日常语言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新方法对二元论传统的清算,以及赖尔的意义理论。第三章将总结分析赖尔行为主义心灵哲学的意义。主要包括自然主义对行为主义的集成和批判,以及赖尔在心灵哲学研究范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语部分将简要回顾全文,并结合当前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中的最新进展对赖尔行为主义心灵哲学进行总体概括和评述。
其他文献
熊十力是通过本体论与“智知之辨”的构建来回应中西、古今、科玄之间的冲突与融汇,以探索中国现代性之正途的。其本体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1923年的《唯识学概论》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