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Ⅱ、Ⅲ期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甲异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药物,为了指导下一步甲异靛在CML治疗中更合理临床用药,我们回顾性分析比较268例单独或联合应用甲异靛、白消安、羟基脲及干扰素的CML患者的远期疗效。由于甲异靛对CML疗效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甲异靛对其它白血病有无作用也不清楚,为此,我们以CML原代细胞、NB4、U937、Jurkat、KG1a、K562白血病细胞系为对象,探讨甲异靛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分化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了甲异靛对K562、NB4细胞特异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了解甲异靛抗白血病作用机制,为扩大甲异靛的临床适应症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 1 甲异靛治疗CML临床效果 甲异靛治疗CML患者的中位慢性期、生存期、60月转恶率分别为42月、43月、61.33%,与羟基脲治疗组相似,60月转恶率低于白消安治疗组;与单一用药相比,甲异靛与白消安联合应用不能延长慢性期和生存期,不能降低转恶率;甲异靛与羟基脲合用与单独用药相比延长生存期,降低转恶率。干扰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组。 2 甲异靛对CML原代细胞的作用。 (1)采用MTT实验及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甲异靛对CML原代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发现10μM~40 μM甲异靛能够抑制CML原代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10μM-40μM甲异靛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生长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40μM甲异靛作用6小时可诱导CML原代细胞凋亡,电镜下表现为胞浆浓缩,核染色质固缩,向周边聚集呈月牙状斑块,凋亡小体的形成。DNA含量检测发现亚二倍体细胞峰的存在,TUNEL标记也证实凋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