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综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目前的中西医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研究实验方案,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肾虚证的严重程度同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中医学中“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依据,并对运用补肾的中药进行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及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且中医辨证为肾虚证的患者共118名,其中男性患者93名,女性患者25名。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肺功能指标,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第2、3、4腰椎正位的BMD和T值,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并根据严石林等发表的《肾虚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判操作标准》对每例患者进行肾虚证症状积分,探讨年龄、体重指数、气流受限程度对骨密度的影响,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肾虚证积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检出率为25.4%,男性检出率为26.9%,女性检出率为20.0%。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慢阻肺合并骨量减少患者>慢阻肺且骨量正常患者,而且患者年龄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458,P=0.000,<0.01)。不同骨量变化程度患者体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0.05),并且体重指数与骨密度未见相关性(r=-0.047,P=0.613,>0.05)。骨密度与气流受限程度(FEVl%pred)显著相关(r=0.376,P=0.000,<0.01),随着气流受限程度的加重,骨密度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骨代谢指标方面,不同骨量变化程度组患者的血清钙、磷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的患者钙磷乘积与骨质疏松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的碱性磷酸酶<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且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459,P=0.000,<0.01)。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的肾虚证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量正常组的肾虚证积分<骨质疏松组(P<0.05)。骨密度T值与肾虚证积分显著相关(r=-0.254,P=0.005,<0.01)。肾虚证积分与年龄、体重指数、气流受限程度及碱性磷酸酶均未见相关性(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而且随着气流受限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骨密度也随之下降。患者肾虚证与骨密度呈现显著相关性,骨质疏松越严重,肾虚证积分也越高。这为证明中医学“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并且也提示了我们在临床治疗方面,要重视患者肾虚证的严重程度,进行早期筛查,进行早期干预,绐予“补肾”治疗,对于避免因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影响生存质量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