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窑业是一个复杂而宏观的概念,窑炉技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窑业技术的发达程度。闽南地区自古就是瓷器烧造较为发达的地区,晋江磁灶在南朝时期便开始了使用龙窑烧瓷的传统。随着时代的更迭,窑业分布逐渐遍及闽南全区。从现在的考古调查发现来看,泉州附近的晋江、德化、永春,漳州附近的漳浦、平和、南胜,厦门的同安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窑址。
随着学者们对这些窑址的整理与研究,学术界对于闽南窑业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窑业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从探讨窑炉形态的改变入手,通过梳理目前已经发表了的闽南地区宋代之后窑炉的资料,参考了熊海堂先生对东亚窑炉的系统分类,对本区域宋代之后的窑炉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了闽南窑炉形态从龙窑—分室龙窑—横室连房窑的发展轨迹。同时在探讨窑炉形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窑炉结构的变化对窑业生产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科技考古的研究材料分析分室龙窑以及横室连房窑在闽南地区演变及普遍流行的技术原因-闽南窑炉形态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窑业技术的内在变化。而且闽南地区临海靠港,泉州港、月港的兴盛对于不同时期的窑业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闽南诸窑场也藉此优势发展海外陶瓷贸易,因而闽南窑业的发展过程中又体现着强烈的海洋性。总结来看,闽南窑炉技术的变化是内在窑业技术不断变化与外在贸易需求拉力双重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