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学界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因而被广泛地讨论,相对而言,在中国工业结构中仍占据重要比例的传统产业的有关问题往往被重视不够。事实上,在中国渐进性改革框架下,传统产业仍承担着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角色,并且不少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升级和衍生形成。所以,研究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传统产业的效率测度及其改造升级作为分析基础,在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现有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认为江苏省域的产业发展与中国全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梯度和层次上的相似性,对研究中国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改进的三阶段DEA方法——RAM—SFA—RAM模型,对江苏2012年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抽样调查的445家传统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测算,并使用Bootstrap方法对结果进行了纠偏。然后,对调整后的区域效率值进行了DEA-最优分割聚类,将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的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为三类。本文还利用针对技术创新效率投入、产出松弛及环境指标的回归分析,分析了环境变量对投入、产出松弛的具体影响;同时对比了调整及纠偏前后的江苏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江苏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苏南、苏中和苏北间的区域差异,以及包含交通运输、能源环保、农林业、原材料、轻工制造和重工制造等在内的行业差异。上述分析表明,地域、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出口比重均对传统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有所影响,而剔除了运营环境因素后的企业创新效率会明显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产业)即低效(产业)”的固有观念;通过地区差异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苏南地区低估最为严重,苏中地区被低估水平最低;六大行业各具特点,发展不平衡,各个行业被低估的水平不同。最后,根据前述研究结果并参考其他学者有关结论,提出了江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三条路径,即基于规模化的“深化式”改造升级路径、基于出口的“联动式”改造升级路径以及基于技术积累的“并重式”改造升级路径。认为江苏的十三个地级市应根据各自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改造升级路径;并针对这些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