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生桥温泉和下给温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地热资源丰富。研究区属于高山区断陷盆地,断裂构造发育,温泉群出露于格咱河断裂的北西向天生桥断裂带上,岩性为三叠系中上统的哈工组,以灰岩为主。研究本地区温泉及其沉积的钙华的形成问题对于理解陆地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天生桥温泉水温为56.9℃和54.5℃,水化学类型HCO3-Ca·Na和HCO3-Na·Ca型;下给温泉水温41.4℃~63.1℃,水化学类型HCO3-Na或者HCO3-Na·Ca型,两温泉均为中性偏酸性水,属于微咸水。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占绝对优势,且F-、Li、Sr、偏硅酸和偏硼酸含量普遍偏高,为医疗矿泉水。本文以香格里拉盆地的地热地质背景为基础,以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方法为研究方法,发现两个温泉均为中低温对流型地下热水系统,成因概念模型相似:东南方向刺那一带为两温泉补给区,高程分别为3697 m和3812 m,温度均为-1.7℃。在水压力的作用下,补给区的大气降水沿着渗透性较好的天生桥深大断裂破碎带深循环。由于地温梯度的存在,随着循环深度的增加,地下水的水温逐渐被围岩加热,当地下水达到地下深度约3518 m和3980 m时,深部的地下热储温度分别达到96℃和160℃;之后地下热水沿着断裂交汇处的导水通道上涌至接近地表时,热水与浅层的冷水发生混合作用,混合的冷水比例分别为52%和72%,接着混合热水以水温56℃和41.4℃~63.1℃、流量大小不等的天生桥温泉和下给温泉出露。地下热水滞留的时间分别为16 a和20 a,在地下热水上升过程中携带了地下深部地幔、碳酸盐岩溶解等产生的大量的CO2,天生桥温泉约69.5%的CO2、下给温泉约73.8%~85.3%的CO2主要来自地下深部。天生桥温泉和下给温泉区的钙华十分发育,主要有钙华脊、钙华锥和钙华墙等多种钙华形态,钙华大部分呈灰白色,风化现象严重。通过对两温泉的钙华成因分析,认为HCO3-、Ca2+、CO2含量和CO2分压是两个温泉钙华沉积的主要控影响因素,钙华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初期形成、生长和自封闭三个阶段,目前温泉的钙华均处于自封闭阶段或者是向自封闭阶段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