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致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Glu受体机制和Glu受体与ATP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噪声暴露可损伤耳蜗毛细胞,并可单独或合并引起I型螺旋神经节细胞(SGN)的变性消亡。噪声通过机械、代谢和血运等途径损伤毛细胞的机制已基本明确,但SGN的变性死亡的原因还不清楚。三磷酸腺苷(ATP)和谷氨酸(Glu)是毛细胞和传入神经突触的重要神经递质。这两种递质的受体都存在于SGN的胞膜。噪声暴露时,内毛细胞释放ATP和Glu,激活SGN上的相应受体,参与和影响耳蜗的换能和传递。本研究运用听觉电生理、透射电镜、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从整体、细胞和受体分子水平,研究在声损伤中SGN变性消亡的Glu受体机制,以及Glu受体和ATP受体相互作用规律。结论:在声损伤中,Glu及其受体在SGN变性消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TP作为听觉传入神经递质,在SGN上可以介导内向电流,进而形成听觉冲动。SGN膜上的ATP受体以P2X受体为主,ATP介导的内向电流是通过P2X受体完成的;外源性Glu对ATP介导SGN内向电流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NMDA受体介导,提示在Glu受体和P2X受体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如何从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耐逆植物中获得期望的具有耐逆功能的植物基因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从生化和分子遗传等方面对这些天然耐逆植物的研究,可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