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显示,过去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余座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针对这种现状,除加强排水管网工程建设外,还应从城市空间设计和生态效用层面入手,积极探索具有适应性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方法。山地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雨水径流特征,使其内涝防治与雨水利用也应具有特殊性。但目前来看,学者们多将眼光聚焦在城市新建区,针对老旧街区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在街区层面,生态雨水设施的布设类型、布设位置以及布设规模均与其环境因子产生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从空间视域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山地城市老旧街区雨水径流调控过程的环境因子加以研究,以达到雨水设施协同优化的布设目的。本文以位于山地城市建成区内,已使用20—30年、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且短时间内难以拆除的老旧街区为研究对象,其大多建成已久,存在特殊的社会、地域以及尺度背景,在雨水排除和回收利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故本文从风景园林与规划设计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可持续径流调控和生态雨水景观现有理论研究为基础,将重点研究范围锁定于重庆主城老旧街区的雨洪环境,通过对典型调研样点内的建筑屋面、公共空间、现状绿化、路面排水设施、蓄水设施以及边界区域等环境因子进行现状分析,结合空间环境与雨水径流特征总结,分别提出可持续径流调控与雨水景观营造的普遍性改造设计策略和特定性空间实施途径,并以北碚朝阳片区局部地块作为设计实践案例,完善和补充山地型老旧街区相关的设计步骤与量化分析方法。普遍性改造设计策略的提出基于山地城市老旧街区空间环境特点总结和雨水径流特征分析,并结合径流在街区内产生、运送和汇集等阶段的不同表现,要求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应提升雨水截流量、促进雨水下渗、引导径流初步净化、优化场地排水路线、疏导径流定向集汇、整合线型行水路线、保护拓展雨洪调蓄空间以及提升雨水回用效率,从而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径流调控体系,营造具备低成本、低维护以及低影响的生态型可持续景观。特定性空间实施途径主要针对缓坡型平行等高线并列式、陡坡型平行等高线并列式、垂直等高线并列式和斜交等高线点状式四种典型类别山地城市老旧街区的雨洪环境空间特征与实际问题,分别提出缓冲递进、逐级分层、分散-集中以及复合式的具体实施途径,利用局部空间改造与生态设施布设相结合的思路方法,全面、深入的进行可持续雨水径流调控体系构建与景观营造,为山地城市街区尺度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路。最后以北碚朝阳片区内的局部地块作为设计实践案例,参考海绵城市相关的建设指标与设计流程,通过对设计地块进行现状分析、设计目标制定、子汇水区划分与指标分解、生态设施系统布设以及雨水景观类型营造等环节的改造设计,完善和补充山地型老旧街区局部地块相关的具体设计步骤与量化分析方法,以提升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