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心房M2受体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对房颤诱发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高,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年龄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房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在40岁人群中发病率0.1%,在65岁人群中发病率6%,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房颤的增龄性改变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心房基质和电生理特性的不均一性被认为在房颤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年龄增长可以增加心房的间质纤维化,降低传导速率,改变动作电位特性,影响心肌细胞的钙离子调节,这些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大量的临床和试验已经证明迷走神经是房颤发病中的重要因素。迷走神经兴奋后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2受体,改变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M2受体作为迷走神经对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介导,可能为房颤的发生提供了部分基质。前期的研究发现,M2受体在心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心房的密度高于心室。而在心房各部分布也不一致,目前对于M2受体在心房各部位的分布差异并未取得一致意见。M2受体在左右心房的心耳、心房游离壁的分布差异,可能为心房的电生理的不均一性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房颤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M2受体在脑组织、呼吸道和膀胱等器官的分布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并影响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但是M2受体在心房分布是否会随着年龄改变而改变,其分布的不均一性会有何变化,及其对房颤的发生有何影响和其作用机制,均不清楚,值得研究。本课题通过对3月龄(幼年),18月龄(成年),36-48月龄(老年)三组大白兔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三组的房颤诱发率;同时观察M2受体在不同年龄组心房各部位的表达,研究M2受体心房分布的年龄变化;并对36-48月龄大白兔心房表面局部给予M2受体抑制剂,测定房颤诱发率的变化,研究M2受体分布年龄变化对房颤诱发的影响;同时测定局部给药前后单向动作电位,心房有效不应期的改变,探讨M2受体改变对房颤诱发影响的机制。旨在从M2受体角度对房颤的发病机制及增龄性改变进行探讨,为心房颤动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以三组不同年龄段大白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电生理试验、组织病理学分析、Western blot、药物干预等方法和技术,观察:1.M2受体在心房各部位的分布差异;2.M2受体在心房各部位分部差异的年龄变化;3.不同年龄组间房颤诱发的变化;老年组局部M2受体药物阻滞前后,房颤诱发率的变化;4.局部M2受体药物阻滞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其离散度的变化、单向动作电位及其离散度的变化。研究结果1.M2受体分布在心房各部位是不一致的。分布密度由高到低是左房游离壁、左心耳、右房游离壁、右心耳。左房游离壁M2受体密度显著高于左心耳(幼年组p<0.05,成年组p<0.01,老年组p<0.01)、右房游离壁(三组p<0.01)、右心耳(三组p<0.01)。左心耳M2受体密度显著高于右房游离壁和右心耳(幼年组p<0.05,成年组p<0.01,老年组p<0.01)。右房游离壁M2受体密度略高于右心耳,但差异无显著性(三组p>0.05)。M2受体密度在左右心房心外膜侧显著高于心内膜侧(三组p<0.05)。2.成年组心房各部位M2受体密度与幼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左房游离壁M2受体密度显著高于成年组(p<0.01),其他各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3.在无迷走神经刺激背景下,只有老年组有两次房颤诱发成功,因此所有的房颤比较都是以迷走神经刺激为背景。老年组的房颤诱发率显著高于幼年组(p<0.05)和成年组(p<0.05)。但幼年组和成年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左房游离壁局部浸润给药后,房颤诱发率显著下降(p<0.05)。4.与基础状态相比,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降低左房游离壁(p<0.01)和左心耳(p<0.05)心房有效不应期,右房无显著改变。局部浸润给药后,迷走神经刺激降低左房游离壁有效不应期的效应降低(p>0.05)。其他各部位无变化。与基础状态相比,迷走神经刺激增加了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p<0.05),局部浸润给药后,这一效应降低(p>0.05)。与基础状态相比,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降低左房游离壁(p<0.01)和左心耳(p<0.05)单向动作电位时程,右房无显著改变。局部浸润给药后,迷走神经刺激降低左房游离壁单向动作电位时程的效应降低(p>0.05)。其他各部位无变化。与基础状态相比,迷走神经刺激增加了单向动作电位时程离散度(p<0.05),局部浸润给药后,这一效应降低(p>0.05)研究结论1.M2受体在兔心房分布是不均一的,不仅是左右心房,心房各部位间不一致,而且在心房的内外膜侧也不一致。2.M2受体在兔心房分布随着年龄变化,左房游离壁M2受体密度随着衰老而增加。3.这种M2受体密度的改变增加了心房M2受体密度的不均一性,可能是房颤的增龄性改变机制之一。4.这一改变增加了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和单向动作电位时程离散度,促进了房颤的诱发。综上所述,M2受体在兔心房分布是不均一的,随着衰老心房M2受体密度的不均一性增加,增加了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和单向动作电位时程离散度,促进了房颤的诱发,这可能是房颤的增龄性改变机制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心房M2受体密度的不均一性促进了房颤的增龄性改变,有望为房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使用自制药膏结合皮肤牵张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2例,女8例;车祸致皮肤缺损并感染37例、机器绞榨
高血压病机尚未彻底阐明,主要是由遗传与环境及生活方式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近年来认为高血压是代谢综合症(MS)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胰岛素抵抗有直接关
目的:分析病案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受相关课程的麻醉科实习生62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再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
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