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环境激素类物质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等操作繁琐耗时,对人体及环境有毒害的有机溶剂使用量大,近年来新的萃取方法或技术成为了样品分析的研究重点。本文选用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对水样中几种环境激素类污染物进行萃取分析,同时在分散液液微萃取和固相萃取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对这一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应用于实际水样的处理和分析。  本文第一章综述了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的由来、分类、对人体和生物体的危害等研究现状。对各种样品前处理和辅助萃取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各分析领域与各类分析检测仪器的应用。  本文第二章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与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联用,建立了准确、快速测定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对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效果的因素(包括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及体积、萃取温度、水样pH值和盐浓度、萃取方式及气质联用分析的各项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试验。在最优化条件下,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的富集倍数分别高达400、428、233、190倍,在0.05~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在3倍性噪比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8、0.008、0.016、0.032μg/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河流水样的分析,加标20μg/L和0.2μg/L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8%~100.2%和108.3~117.5%,相对标准偏差(n=6)为2.0%~6.2%和5.0~7.8%。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环境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的前处理和分析测定。  本文第三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并将其与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联用,建立了准确、快速测定水样中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残留(乙草胺、甲草胺、三唑酮、三唑醇)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HC-C18固相萃取填充物分散于水样中,充分振荡萃取,再利用一些固相萃取装置回收填充物,再通过洗脱剂将分析物洗脱容至1mL,最后进样检测分析。对影响分散固相萃取的萃取效果的因素(包括HC-C18固相萃取填充物的使用量、洗脱剂及其体积、萃取时间、水样pH值和体积及气质联用分析的各项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试验。在最优化条件下,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的富集倍数分别高达1611、1671、1151、969倍,萃取回收率分别为101.5%、101.2%、96.2%、68.4%。4种环境激素类农药在0.008-2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3、0.003、0.011、0.013。将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河流水样的分析,加标2.5μg/L和0.05μg/L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96.7~115.0%和85.1~93.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5.8%和3.5~8.6%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富集倍数和回收率较高,能够满足测定要求。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和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们和老师们能够获得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而非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后生物老师的板书压
本文采用合建式完全混合反应器在不同条件下成功培养了性能不同的好氧颗粒污泥,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几种重要因素:进水碳源、进水方式、沉淀时间等。
在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再适应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要求,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
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帮助学生获取更广泛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之一.在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独立阅读教学.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学校纷纷响应新的教育理念的号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是我们在成长学习道路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对每个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事情和创新的思维还有全面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创新的互动学习中小学数学高年级教
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重新划分了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教育也有了新的标准,所以教师应主动地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落实,素质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渠道.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
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接连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规范和引导,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展制、快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