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种类数量、年龄结构、植物区系、空间分布、生长表现、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等,旨在探明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及保护现状,为深圳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古树的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共有1 482株,包括78个种,隶属于35科63属。主要以榕树、樟树、龙眼、荔枝、朴树、秋枫、五月茶等热带乡土树种其中,还包括了篦齿苏铁、土沉香、白桂木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品种。深圳市古树历史悠久,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平均树龄有145.2 a,最大树龄达1 007 a。地理区系分布以热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亦有小部分具备温带性质,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度的特点。其中,桑科、无患子科、樟科、大戟科、榆科、桃金娘科等为代表的热带优势科属植物,是构成古树的主体。(2)深圳古树的地域分布广泛,但60%分布在了大鹏新区、龙岗区、罗湖区3个区域。这些趋势,与该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状况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受地形和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在绿量丰富的公园绿的、山林地区,古树的数量和种类较多,而在平原城镇区域,古树的数量则较少,零散分布于村边路旁或社区街角,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可见,公园绿地和山林地区,为古树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其得以大量保存并延续至今;而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矛盾则是导致古树消亡的关键因素,这些零星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古树,生存条件较差,应是重点保护的对象。(3)植物的生长受地域环境和立地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古树整体生长表现良好,如海红豆、秋枫、榕树等。但受地域条件影响,不同地方的古树生长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关外区域的古树生长表现整体上较关内好,在榕树、樟树、龙眼、秋枫等优势树种中有明显体现。深圳大部分古树健康状况良好,但分别有6.75%和2.50%处在生长较差和濒临死亡的状态,其现状值得重视。影响古树健康的因素,除了宏观的城市环境外,还受其生长点小环境和管护措施的制约。生长点的近自然程度影响着古树的健康成长,而树池、建筑等对古树根系的禁锢措施,则对古树的健康有抑制作用。因此,应优先从改善立地条件方面着力古树的保护。(4)目前深圳市古树的生长状态和管护情况有诸多问题,受台风、白蚁、人为破坏、管护不到位等不利因素影响,潜在较大的生存威胁。首先,土地利用矛盾导致古树生存危机,由于生活空间竞争,砍伐或破坏古树的现象严重;其次,受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古树倾倒,根系破坏等,有面临死亡的危险。此外,由于民众保护意识不足和管护执法不力等原因,大量古树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加之保护方法不当,造成了部分古树的衰亡。(5)针对古树的生存现状,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古树保护:一是要重视规划,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为古树保留应有的生存空间;二是要加强立法、明晰责任,定期进行相关管护检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衰弱古树的复壮管理;三是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和参与度等,从多角度多途径开展相关的保护活动,以促进古树在深圳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