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切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其中硅油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眼内填充物。术后早期高眼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持续的高眼压可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99例402只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纳入标准为术前无青光眼史,术前检查无高眼压,术后眼压高于25 mmHg,分析了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病率及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性别、年龄、术后有无晶体、联合巩膜环扎、联合激光视网膜光凝、眼外伤史等多种危险因素。研究成果:共有79眼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病率为19.65%,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8.34%,女性发病率为25.25%,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2.742 P=0.098)。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最高发年龄段为35-45岁,其中男性以40-45岁年龄段为最高发病率年龄段,女性以35-40岁年龄段为最高发病率年龄段。术后为无晶体眼或人工晶眼体的患者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机率要比有晶体眼的机率高,有晶体眼发病率为11.20%,无晶体眼发病率为45.0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37.285 P=.000)。术中联合巩膜环扎的话发病率要比未联合巩膜环扎眼发病率高,联合巩膜环扎眼发病率为31.40%,未联合巩膜环扎眼的发病率为14.6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20.927 P=0.000)。术中联合视光网膜光凝者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病率为17.1%,未联合光凝者发病率为22.7%,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别(X~2=20.20P=0.167)。有无眼外伤史对发病率也有影响,因眼外伤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病率的10.4%,无眼外伤史的患者发病率为22.5%,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6.812 P=0.009)。发病时间主要为术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术后及时处理,94.94%的患者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年龄在35-45岁之间,术后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术中联合巩膜环扎、术前无眼外伤史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术中联合激光视网膜光凝认为与其发病率无明显相关。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主要发生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发病原因以术后炎症影响居多,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恢复正常眼压。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能力、资料收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本科生创新创业的五大基础能力。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高校教师需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位高发、高致死率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胃癌发生及转移的机制进行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胃癌的发生和转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占化疗失败的90%以上。因此,MDR的逆转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生物碱类的天然有效成分被证明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洛贝林(Lobeline),是一种哌啶类生物碱,能选择性地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也能直接兴奋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