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主要是指在抗日I战争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从国统区汇集到延安的,并在延安任职、从事文学工作的文人的集合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L,延安的文学是集辉煌和复杂为一体的,而能够集中生动体现这种辉煌和复杂的便是这批“国统区归来者”。毛泽东在1945年4月21日出席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时称陕北既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实验田”。而这些“国统区归来者”便是党在文艺工作中的重点实验对象,在经过一系列温和、猛烈的实验手段后,他们从这个曾经是旧我的落脚点出发逐渐蜕变成为一个新的自我。而正是这新旧自我的转变为延安文学的真正构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党的文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通常都是把这些“国统区归来者”们纳入到延安文人这个大的群体当中进行研究分析的,大都停留在宏观观照的层面上,缺乏单独观照。本文拟尽力找寻有理可信的文献证据,并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对这支从国统区归来的延安文人队伍做全方位的梳理和解读。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归来之路”是通过对比抗战时期国统区与延安的生存与文化环境来试图解释国统区文人的“归来”之因。第二章“归来之喜”则是对这批国统区“归来者”初到延安时的生存以及创作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初到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归来者”们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当中,一方面他们纷纷以新的身份展开各自新的生活,努力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使得此时的延安呈现出活泼多样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他们身上所固有的但之前在国统区中被禁锢的文人特性也在延安这个充满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开始复苏,获得重生。第三章“归来之痛”是把这批“国统区归来者”放到了40年代整风运动这个大环境中进行描述,讲述他们在整风运动中的经历,并从“虔诚的皈依”和“执着的坚守”两方面来分析经历过整风之后的“归来者”们的自我选择。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以丰富朗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获得个性
蒋湘南作为清中后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以经世致用为目标,在文学、史学、经学、法学、水利、宗教、天文等方面都学有所成,并提出了独到见解。蒋湘南接受了清代以来通经致用,六
汪中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饱读经书,博古通今,被称为“通人”。诗歌方面有一定的成就,有诗集《容甫先生遗诗》存世。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
中国地方名特产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其包装设计却存在缺乏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性弱、包装的形式与内容脱节、包装设计档次不清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包装设计策略如运用地域性元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与德国都摆脱了冷战的格局,逐步跃上国际舞台。综观中国,从过去被国际所孤立,到加速经济改革开放,如今成为泱泱大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开始发挥影响力
《白虎通》是一部班固整理的重要经学著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哲学角度对其做了初步探讨。本文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白虎通》与易学的关联做了较为全面的考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
为避免城市公园“千园一面”的景观形式,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凸显当地地域特色,将城市色彩和风貌特色运用到公园景观设计中。文章以合肥南淝河潜山北路公园景观设计
吴应箕是明末复社重要成员,其在复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当时文坛影响也很大。吴应箕在诗、文方面皆有造诣,本文主要以吴应箕生平和诗歌创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在复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