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yq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永恒话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30多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对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次伟大的、最具标志性的创新和突破。本文的主旨是从“特色”的角度入手,采用辩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进行偏重于理论层面的诠释与解读。主要思路如下:一、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微探是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为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在内容上彰显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开启了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先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集体人的全面发展观是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相信,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加入这一理论体系。三、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的主要特色。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拥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彰显了中国独特的气派,凝聚了唯物辩证法的精华:从内涵上看,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方法上看,它是发展辩证法的浓缩,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从目标上看,它是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与社会主义阶段性目标的统一;从内部关系上看,它是一脉相承性与与时俱进性的统一;从实现的可能性上看,它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交通问题。在十字路口设置的信号灯原本是为了指示通行,进而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只是,信号灯并没有对行人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而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人,交警无法像对待机动车那样利用罚款、扣分等处罚手段进行管理,目前大多仅对违规行人进行口头教育。管理的缺失,不仅淡化了行人对道路规则的遵守意识,更进一步强化了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该现象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