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高血压[1](primary hypertension)系指病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综合征,约95%的高血压患者均归于此类[2]。因其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结构及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迄今已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也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因。本病可分为缓进型(良性高血压)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两类,前者约占95%以上,具有起病大多较隐匿,病情发展较慢,病程较长等特点,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项强,肢麻,失眠等,其中眩晕、头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祖国传统医学虽无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名,但考究归纳各代中医学名家理论阐发及临证治验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可见本病与“眩晕”“头痛”“肝风”“肝阳”等病的证候特点及临床表现息息相关。现代中医学在《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疾病部分》中,将高血压定义为“风眩”,系指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导师李文杰教授以中医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纲要,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特点及环境因素,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肝之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调畅全身脏腑之气机,五脏六腑气机畅通条达,则功能得以正常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病无以发;又肝藏血,乃“血之府库”,肝贮藏血液功能正常,则肾中精气得以滋养,则肾之阴阳得以平衡,以免全身阴阳失衡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而此四种病理产物又无不与肝之生理特性与功能特点息息相关,肝乃风木之脏,性喜条达,恶抑郁,若肝气不畅,气机郁滞,气郁日久则化火,致火热生风,引动肝阳,肝阳夹风上冲于脑,发为本病;若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内生,久致痰瘀互结,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本病。吾师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与临床工作多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从肝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