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各类型岩金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冈底斯成矿带却鲜有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与报道。色甫岩金矿位于冈底斯南缘东段,可能是继弄如日和洞嘎之后冈底斯带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又一重大发现。对色甫岩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冈底斯成矿带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研究内容,还能进一步完善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期间的成矿系列,为后续在冈底斯成矿带上寻找此类型岩金矿提供有力依据。 色甫岩金矿的铜矿体和金矿体均呈透镜状或似层状赋存于变形变质的南冈底斯火山碎屑岩中,分别受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正断层控制,且金矿化明显晚于铜矿化。铜矿石和金矿石的主要类型均为蚀变碎裂岩型,但铜矿化主要与硅化和绿泥石化有关,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粘土矿化和碳酸盐化等低温蚀变组合有关。 对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显微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金和成铜的流体有显著区别。与铜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含较高密度CO2的AC类,少量为水溶液气液两相的AV类;AC类的均一温度介于287~306℃之间,盐度介于1.63~3.76wt%NaCl.eqv之间;AV类的均一温度介于181~347℃之间,盐度介于4.49~12.51wt%NaCl.eqv之间;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低盐度H2O-NaCl-CO2体系流体、中-低温中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和高温中-高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混合的特征。与金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含较低密度CO2的AC类,少量为水溶液气液两相的AV类;AC类的均一温度介于184~273℃之间,盐度介于7.14~19.41wt%NaCl.eqv之间;AV类均一温度介于226~333℃之间,盐度介于0.70~6.59wt%NaCl.eqv之间;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低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和中-低温中盐度H2O-NaCl-CO2±CH4±N2体系流体混合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与铜矿化有关的流体显示出与钼矿化有关的流体的继承性,为经历了更多水-岩反应H同位素交换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与金矿化有关的流体则来源于大气降水、岩浆水和变质水三者形成的混合流体并明显不同于与韧性剪切带活动有关的流体;硫同位素特征表明金矿体和铜矿体的成矿物质均主要源于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但金矿体的δ34S值更低,显示为更低压力条件下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 色甫岩金矿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且成矿在21Ma之后,是后碰撞伸展期的产物。在深部热源驱动下,含金岩浆水上升至地表浅部,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并混入变质水和下渗大气水,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通过流体混合作用使矿质沉淀,形成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