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曲水色甫岩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各类型岩金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冈底斯成矿带却鲜有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与报道。色甫岩金矿位于冈底斯南缘东段,可能是继弄如日和洞嘎之后冈底斯带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又一重大发现。对色甫岩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的研究,不仅能丰富冈底斯成矿带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研究内容,还能进一步完善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期间的成矿系列,为后续在冈底斯成矿带上寻找此类型岩金矿提供有力依据。  色甫岩金矿的铜矿体和金矿体均呈透镜状或似层状赋存于变形变质的南冈底斯火山碎屑岩中,分别受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正断层控制,且金矿化明显晚于铜矿化。铜矿石和金矿石的主要类型均为蚀变碎裂岩型,但铜矿化主要与硅化和绿泥石化有关,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粘土矿化和碳酸盐化等低温蚀变组合有关。  对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显微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金和成铜的流体有显著区别。与铜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含较高密度CO2的AC类,少量为水溶液气液两相的AV类;AC类的均一温度介于287~306℃之间,盐度介于1.63~3.76wt%NaCl.eqv之间;AV类的均一温度介于181~347℃之间,盐度介于4.49~12.51wt%NaCl.eqv之间;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低盐度H2O-NaCl-CO2体系流体、中-低温中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和高温中-高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混合的特征。与金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含较低密度CO2的AC类,少量为水溶液气液两相的AV类;AC类的均一温度介于184~273℃之间,盐度介于7.14~19.41wt%NaCl.eqv之间;AV类均一温度介于226~333℃之间,盐度介于0.70~6.59wt%NaCl.eqv之间;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低盐度H2O-NaCl体系流体和中-低温中盐度H2O-NaCl-CO2±CH4±N2体系流体混合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与铜矿化有关的流体显示出与钼矿化有关的流体的继承性,为经历了更多水-岩反应H同位素交换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与金矿化有关的流体则来源于大气降水、岩浆水和变质水三者形成的混合流体并明显不同于与韧性剪切带活动有关的流体;硫同位素特征表明金矿体和铜矿体的成矿物质均主要源于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但金矿体的δ34S值更低,显示为更低压力条件下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  色甫岩金矿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且成矿在21Ma之后,是后碰撞伸展期的产物。在深部热源驱动下,含金岩浆水上升至地表浅部,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并混入变质水和下渗大气水,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通过流体混合作用使矿质沉淀,形成矿床。
其他文献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发育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
本文通过对取自南海海盆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生代花岗岩以及变质岩样品所开展的岩石鉴定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表明,南
宁镇中段铜多金属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东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地质、遥感成果研究,结合区内已有的物化探成果,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本文以接触交代型矿床的成因理
本文立足于喇嘛甸油田储气层,从储层岩性、结构类型分析入手,建立渗透率模型,利用取心井及电测井资料,通过岩、电对比,测井资料影响因素校正等手段、力求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提
在大陆地壳形成发展的地史中,花岗岩类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花岗岩类一直是地质科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关系
永新地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该区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断裂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不清。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高精度三
额尔古纳地区与相邻的蒙古乔巴山地区和俄罗斯赤塔地区组成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省。该成矿省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兴安造山带内,蒙古-鄂霍茨克断裂与得尔布干断裂
油气储层沉积学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普遍关注的重点。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宏观研究规模更大,微观研究更深更精细;从定性向定量和预测方向发展;从单学科向多
卞闵杨工区构造位置位于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西部金湖凹陷东南部卞闵杨构造带上。本论文在整体把握卞闵杨工区地层发育情况的前提下,对工区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