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股骨生物力学变化特点,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变化规律,为寻找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合理的干预时机提供实验依据,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实验分组与模型制作96只6-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组)48只和对照组(C组)48只。D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将注射后72h随机血糖≥16.7mmol/L作为成模标准。C组和D组按取样时间(1w、2w、3w、4w、5w、8w、12w、16w)分别分为C1w、C2w、 C3w、C4w、C5w、C8w、C12w、C16w(均n=6)和D1w、D2w、D3w、D4w、 D5w、D8w、D12w、D16w(均n=6)共8个组。2.标本的获取与保存C组、D组大鼠分别于各取样时间点称重后,腹腔注射1%氯胺酮100mg/kg行全身麻醉。取左侧股骨,包裹于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20℃保存,待行股骨三点弯曲试验。3.生物力学指标测定于室温下行股骨三点弯曲试验。标本为股骨干全长,两端置于两支点上加载点位于所测股骨中段测量处,两施力点间距为20mm,加载速度为2mm/min,记录载荷-变形曲线。获得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等指标值。结果1.大鼠体重变化情况1.1组间分析:D组大鼠的体重在各选定时间点都低于C组,但前5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8周、12周及16周D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组内分析:(1)C组大鼠体重从第1周至第16周一直呈上升趋势,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大鼠体重前5周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第8周体重降低,之后12周,16周体重又升高,第16周大鼠体重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股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情况2.1组间分析:第8周、12周、16周D组大鼠的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值均小于C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内分析:2.21最大载荷:(1)C组大鼠最大载荷值从第1周至第16周呈持续上升趋势,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大鼠前5周最大载荷值呈持续上升趋势,第8周和12周有所降低,第16周又再次升高,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2弹性载荷:(1)C组大鼠弹性载荷值从第1周至第16周呈持续上升趋势,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大鼠前5周弹性载荷值呈持续上升趋势,第8周和12周有所降低,第16周又再次升高,第16周达到高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弹性模量:(1)C组大鼠弹性模量值从第1周至第16周呈持续上升趋势,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大鼠前5周弹性模量值呈持续上升趋势,第8周和12周有所降低,第16周又再次升高,第5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与D1w相比,D4w、D5w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D5w相比,D2w、D3w、D8w、D12w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能量吸收:(1)C组大鼠能量吸收值从第1周至第16周呈持续上升趋势,第16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D组大鼠前5周能量吸收值呈持续上升趋势,第8周和12周有所降低,第16周又再次升高,第5周达到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与D1w相比,D4w、D5w、D8w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D2w相比,D5w、D8w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D5w相比,D3w、D12w、D16w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D8w相比,D12w、D16w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型糖尿病可使骨骼的刚度和柔韧性显著降低,导致骨量降低,进而发展为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糖尿病成模后第5周后骨生物力学指标值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第8周和第12周下降明显,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