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关节[1]。RA会引起患者出现关节损伤,甚至最终导致残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引起心血管及其他合并症。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为治疗 RA 的关键药物,其通过减少滑膜炎症和全身炎症从而改善关节功能。当关节炎不受控制或者DMARDs联用产生效应时,应使用生物制剂。但是产生感染、结核、肿瘤的危险以及昂贵的价格令患者难以承受,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利用艾叶燃烧而产生的温通温补作用及艾叶的药物作用,经过经络的调节,发挥补益气血阴阳,驱寒散湿的功效。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不仅对炎症反应局部有抗炎调节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而对整个机体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但是,艾灸操作大多凭借经验,临床缺乏标准,艾灸距离成为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距离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治疗RA最佳的艾灸距离。为艾灸在临床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指导未来的科学实验及临床应用。方怯(1)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8只做为正常对照组,余32只全部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32只大鼠全部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艾灸1cm组、艾灸2cm组、艾灸3cm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艾灸治疗,但给予相同的时间固定,每次40min。艾灸1cm组每天灸双侧"肾俞"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个穴位10min,共40min,保持灸条距穴位皮肤的距离维持在1cm。艾灸2cm组与艾灸3cm组分别保持灸条距离穴位皮肤为2cm、3cm,其余同艾灸1cm组。每6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2)基线比较: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趾容积。(3)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干预前、艾灸3周后的一般情况,包括被毛色泽、摄食情况、四肢活动情况等。(4)测量并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艾灸3周后的体质量变化。(5)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艾灸3周足趾容积变化。(6)根据大鼠四肢的足趾肿胀及变形程度等来评定大鼠在干预前、艾灸3周的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得分变化,正常对照组无此项得分。(7)艾灸3周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8)艾灸3周后,收集各组大鼠一侧踝关节病理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基线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前体质量、足趾容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一般情况:造模前,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造模后,模型组、艾灸各组大鼠均出现关节红肿,部分大鼠出现注射局部皮肤溃疡;给予艾灸治疗3周后,模型组大鼠症状持续加重,关节肿胀明显,不能负重,活动受限,且部分大鼠出现跛行;艾灸各组大鼠饮食尚可,活动较模型组更为活跃,关节肿胀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微关节红肿;正常对照组表现无异常。(3)体质量比较: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造模后干预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艾灸各组体质量增长缓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各组和模型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周后,正常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持续增长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3cm组体质量增长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1cm组、艾灸2cm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足趾容积比较:艾灸干预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艾灸各组大鼠足趾容积增加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各组足趾容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艾灸3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趾容积增长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各组足趾容积明显下降,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艾灸3cm组相比,艾灸1cm组与艾灸2cm组大鼠足趾容积下降明显,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艾灸1cm组与艾灸2cm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关节炎症评分比较:干预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AI评分均大于4分,显示造模成功,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艾灸3周后,模型组AI评分持续增高,艾灸各组AI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艾灸各组之间比较,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IL-1β水平:艾灸3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各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艾灸3cm组相比,艾灸1,2cm组血清IL-1β水平较明显降低(P<0.01),艾灸1cm组与艾灸2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TNF-α水平:艾灸3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各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艾灸3cm组相比,艾灸1,2cm组血清TNF-α水平较明显降低(P<0.01),艾灸1cm组与艾灸2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病理HE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病理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可见关节腔变窄,狭窄的关节腔内可见炎细胞;炎细胞严重浸润,血管翳形成;滑膜细胞肿胀且排列无序,有明显增生,并且可见严重变性坏死。艾灸各组可见中度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稍有增生或中度肿胀;与模型组比较,血管翳明显减少,表明具有明显好转。艾灸2cm组大鼠滑膜肿胀、炎细胞浸润程度较艾灸1cm组和艾灸3cm组有所改善,而艾灸1cm组与艾灸2cm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艾灸3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艾灸各组一般情况改善,足趾红肿相对较轻,病理染色显示滑膜变薄、炎细胞轻度浸润。血清IL-1β水平、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证明艾灸在改善关节功能、调节免疫方面具有一定作用。(2)艾灸治疗CIA大鼠,在艾灸距离为1~2cm时,艾灸治疗效果更佳。(3)从耐受性、接受度、疗效等方面综合考虑,艾灸2cm组为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最佳距离。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规范化应用艾灸治疗RA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