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极化转换与红外/雷达兼容隐身超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zy198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电磁波的极化状态与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在成像、天线、通讯系统、电磁污染治理以及军事隐身(红外/雷达兼容隐身)等领域均有许多重要的应用。新型人工电磁超材料的出现为上述功能的实现与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学位论文针对如上研究领域开展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针对目前超材料极化转换器电场振幅的调控范围有限、调控频段窄的缺点,通过在超材料表面与金属背板间引入Fabry-Perot空腔共振设计制备了基于非对称单开口环(as-SRR)单元的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实现了大幅、无色差电场振幅调控和宽带、高效的90线极化转换。该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在10-17.6GHz范围内,交叉极化电场强度大于0.8,而平行极化电场强度小于0.09,极化转换率PCR0.9。其中,在9.8-12.5GHz和16-17.3GHz频段内PCR0.98,明显优于文献结果。系统研究了as-SRR的不对称度、介质损耗tan e对平行极化和交叉极化电场强度以及PCR随频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的增加,平行极化电场逐渐转化为交叉极化;当最大时,实现了交叉极化的最大化和平行极化的最小化。介质损耗tan e的增加不影响平行极化强度(<0.09),而仅降低交叉极化强度和PCR。Fabry-Perot空腔共振模型说明了宽带、高效线极化转换来源于as-SRR不对称结构的宽带极化响应和多重极化耦合过程以及低介质损耗。上述材料的振幅调控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去设计其他电磁调制器件。其次,基于雷达波亚波长全金属超材料吸波体的尺寸远大于红外波长而对红外波反射,可能实现红外/雷达兼容隐身的新思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多级金属凹槽(MMG)吸波超材料,实现了红外波与多频点雷达波兼容的完美隐身。系统研究了凹槽高度h、凹槽间隙g对雷达波吸收与红外反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h的增加,吸收峰向低频移动;当h=9.5mm时,MMG超材料在8-20GHz范围内出现了6个-20dB的反射损耗峰。h与共振频率r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表明其吸收机理为凹槽内的驻波共振在金属表面产生欧姆损耗从而被完美吸收。凹槽间隙g <0.1mm时,不同高度凹槽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吸收峰融合。当h=24.5mm,g=0.05mm时,MMG超材料在3.26-3.81GHz (B=0.55GHz)频段内的吸收深度均大于-10dB。 MMG结构尺寸远大于红外波长,对红外波表现出不依赖于h和g的金属反射特性。对h=9.5mm,g=0.5mm的MMG超材料进行红外反射率测试表明,其在8-14m范围均大于95%(对应发射率0.05)。上述MMG超材料突破了传统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瓶颈,可望为研制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提供一种新型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肾、输尿管结石等上尿路结石可能造成泌尿系统梗阻,当尿液排出受阻,患者
南流江是广西独流入海中最大的河流,流域的社会人口、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在广西占有重要地位。南流江地处广西东南沿海的低纬度地区,受到东南沿海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降雨量丰
<正> 为总结“新派”艺术开个头本刊记者刘乃崇(开场白) 新凤霞同志是当代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她在评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创造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她经过刻苦学习、潜心钻
工资是与劳动者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同时也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在工资分配行为市场化和契约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经成为提高劳动者报酬、化解劳资纠纷的
公司债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对实体经济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资本结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乏有效的定价与风险管理机制,公司债
本论文依托于国家“十二五”计划(2011BAJ03B03)“低成本、低能耗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子课题,主要针对市面上使用的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差,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不稳
未来会计信息系统模式必然是以网络化的形式呈现,网络会计将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信息时代下网络会计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网络会计发展中存在的资料保密性低、复合
视频监控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行各业。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科技研发的进步,视频监控呈现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高带宽、低延时的3G和
从艺术学角度而言,汉魏六朝凿印印风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它的制作方式——凿刻法。在匆匆急就的凿刻状态下,点画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出现了与铸印正体迥异的别趣。因此而产生的讹化和
<正>0 引言 细读近来有关煤活化方法的文献,可以看出:很少有人注意去分析碳化升温速度对所得活性炭孔隙度发展的影响。在热解过程中,升温速度对挥发分的组分,以及对碳化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