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取部位对称、同名经井穴、并且功效皆为治疗孕产疾患(分别为通乳,转胎)的经验效穴(少泽、至阴)为施术部位,艾灸为刺激方法,观察对不同组缺乳产妇的泌乳素影响。通过手足同名经井穴的效应差异,探讨“同气相通”理论的现代医学依据。方法:将6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归为少泽组、至阴组及少泽+至阴组,每组各20例,每日以纯艾条悬灸少泽、至阴或少泽+至阴穴30分钟,连续3天,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泌乳素的含量、临床症状评分及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组间差异性。共同探讨手足同名经井穴的效应差异及关联性。结果:1.三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治疗后,患者泌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三组疗效相当。结论:验证了“同名经中所处部位或所处部位的形态相似,其功能也应当有相似之处或有很大的互相影响性”的理论价值,为“同气相通”理论寻找到了一定的现代医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