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估青年梅毒患者知识知晓率、对待梅毒的态度、遵医行为及其负面情绪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2.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克服患者对该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患者积极的态度;减轻青年梅毒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课题分为描述性研究、类实验研究两部分。描述性研究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青年梅毒患者110例,评估患者的知信行及负面情绪情况;类实验研究中,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该三甲医院就诊的青年梅毒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知信行理论为依据进行干预,且两组患者在首次注射、4周及12周时采用问卷方法对患者知信行、焦虑、抑郁得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一)描述性研究共调查患者110例,无效问卷8例,最终共102例患者完成本次调查。具体结果如下:1.知信行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患者对梅毒知识缺乏,信念薄弱,没有良好的遵医行为。1.1知识所研究患者中对梅毒知识回答准确率仅为27.8%,51.0%的患者持不确定态度,21.2%的患者持否定态度。其中“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是否要去医院检查”回答准确率最高为41.9%,“与梅毒患者一起吃饭、握手等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播梅毒”回答准确率最低,为16.3%。1.2信念所研究患者中对梅毒持积极态度仅占59.3%,持不确定态度的患者占29.8%,10.9%的患者呈消极态度。其中72.1%的患者表示“有信心去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不乐观的是,也有51.2%的患者表示不确定或不愿意“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治疗”。1.3行为所研究患者中有良好遵医行为的仅占42.0%,35.9%的患者表示不确定,22.1%的患者以否定态度回应。其中44.2%的患者表示可以定期抽血复查,但也有67.4%的患者表示不能坚持不滥用抗生素。2.负面情绪所研究患者中,有高达80.4%的患者有焦虑症状,其中20人(19.6%)呈重度焦虑;有抑郁症状者高达84.30%,其中有14人(13.7%)达重度抑郁。(二)类实验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失访10例,最终完成本次研究共8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试验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民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TPPA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结果具体如下:1.知信行结果1.1知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92,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667,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5.632,P<0.05)。1.2信念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信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52,P<0.05),但组别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688,P>0.05)。1.3行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48,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97,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9.286,P<0.05)。2.负面情绪2.1焦虑试验组和对照组SAS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238,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622,P<0.05)。2.2抑郁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1,P<0.05),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665,P<0.05),同时,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6.313,P<0.05)。结论1.青年梅毒患者对梅毒知识掌握情况不乐观,信念薄弱,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高。且具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2.运用“知信行理论”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另一方面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3.对照组与试验组在4周和12周时,信念得分均有所增加,且均高于首次测量得分,12周得分高于4周得分,但“知信行理论”是否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待进一步研究。4.运用“知信行理论”对青年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