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探究汉语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形容词的论元结构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奥妙,如一些形容词只能投射一元结构,心智形容词却既可投射一元结构也可投射二元结构。有学者指出一元或二元结构的投射或与形容词所指性状的个体性和阶段性有关。目前,语言学家们先后引入了 aP壳(aP-shell)和算子(operator)以求解释英语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及其变换,已取得一些成果,但针对汉语形容词的分析仍然极少。郭洁和顾阳(2020)提出利用施用语结构解释增元现象,该方法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因受限于施用语的适用条件,不适用于一些结构。本论文认同前人的看法,主张形容词所指性状的个体性或阶段性是决定其论元结构的关键因素。个体性属性比较稳定,而阶段性属性受时间限制或受事件绑定。相较前者,后者所对应的形容词谓语隐含一个事件论元,乃至包含一个更复杂的事件结构。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本文还认为Landau(2009)引入的饱和算子SAT(URATION)和实体化算子R(EIFICATION)能够较为有效地解释阶段性形容词中事件论元的实现以及事件结构的表达。为了更好地研究汉语形容词的论元结构,本论文基于形容词所指性状的个体性与阶段性区分,将形容词分成三类:个体性形容词、阶段性形容词、双料形容词。围绕这三类形容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组问题:(1)这几类形容词具有何种语义特征?(2)这几类形容词的论元结构是什么?个体性和阶段性属性如何通过这几类形容词的论元结构表现出来?为了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本论文在对汉语形容词进行系统性语义分类的基础上,描述三类形容词分别对应的语义类别。本论文发现(1)个体性形容词通常用来描述(相对于内在身心的)外部对象的稳定属性,如外貌、性格、重量、价值等;(2)阶段性形容词主要用来描述内在身心的状态,包括情绪和生理状态,这些状态是波动不定的;(3)双料形容词所描述的属性随语境表现出个体性和阶段性两种特征,有两类属性符合条件,一是心智属性,如“明智”、“无耻”等,二是关系属性,如“有用”、“友好”、“清楚”等。第二个研究问题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旨在揭示三类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并解释其成因。本论文发现(1)个体性形容词的结构相对简单,仅投射一个属性持有者(Holder)论元;(2)阶段性形容词的情况相对复杂,其中最典型的一类论元结构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词根借助轻动词构建包含致事(Cause)和感事(Experiencer)的事件结构,之后由于上层表示致使关系的轻动词VCAUSE被SAT算子饱和化,由该轻动词引出的的致事被吸收,只留下感事,最终投射为一元结构;(3)双料形容词中,心智形容词在表达个体化属性时仅投射持有者论元,而在表达阶段性属性时不仅投射出持有者论元,还通过R算子投射出实现者(Realizer)论元用来实现(Realize)事件论元(Event argument);关系形容词在表达个体化属性时能投射出持有者(Holder)/感事(Experiencer)和目标(Goal)/接收者(Recipient)/客体(Theme)两个论元,但后者通常可省略,而在表达阶段性属性时也投射出同样的结构,但涉及的目标/接收者/客体论元不同。修饰生命体的关系形容词还可在投射持有者论元之外,像心智形容词一样投射出实现者论元。第二个研究问题的第二小问旨在探讨形容词所指性状的个体性与阶段性在其论元结构中的体现方式。形容词的个体性表达较为单一,主要由个体性谓语针对持有者主语进行叙述。形容词的阶段性表达则有多种方式,但主要通过绑定事件体现阶段性:情绪形容词和生理形容词主要通过蕴含在形容词谓语中的事件结构表达事件;心智形容词通过实化事件论元来表现事件及其属性;关系形容词则主要通过持有者论元和目标/接受者论元之间或者感受者论元和客体之间的特定互动关系体现事件及其属性。本文基于属性的个体性与阶段性区分将汉语形容词划分为三类:个体性形容词、属性形容词、双料形容词,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各类形容词的语义,分析了其论元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个体性与阶段性属性在论元结构中的体现,对今后汉语谓语形容词的语义属性和论元结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