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死亡率位居第二。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患者不断增多,对这一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其中对于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治疗,更为棘手。一种草药混合制剂PC-SPES(PC为prostate cancer的简写,SPES在拉丁语中有希望的意思)自1996年起在美国被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它不仅能缓解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延缓前列腺癌的进展,更另人振奋的是其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也有一定效果。但是2002年1月,美国加州卫生健康中心检测到该产品被微量的乙烯雌酚(DES)污染,故其疗效是源于草药还是源于微量DES污染颇受争议。另外PC-SPES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有类似雌激素药物的副反应,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草药制剂配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及进一步明确其中草药制剂的作用。PC-SPES由七种中草药和一种墨西哥草药构成,而来源于墨西哥的草药沙巴棕(即锯叶棕)含有植物雌激素,因此,我们去除了源于国外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沙巴棕成分,以PC-SPES中七种传统中草药为配方,精制提练而成PC-SPES Ⅱ,并经LC-MS检测,发现无DES污染。但这个纯中药制剂是否仍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有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确证PC-SPES中草药成份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希望PC-SPESⅡ能够去除PC-SPES雌激素样的副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入手,以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PC-3、DU145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体外研究PC-SPES Ⅱ对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检测了前列腺癌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SLe~x在激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PC-3、DU145细胞表面的表达,并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各细胞株之间生物学行为的差别,从而可以更好地认知PC-SPES Ⅱ的抗肿瘤作用,更有力地证明PC-SPESⅡ抗癌作用的普遍性。另外,我们选取不同的细胞株,研究PC-SPES Ⅱ对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找出它们分子生物学作用的共同机理。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细胞株SLe~x抗原的表达及其酶学机制和意义 SLe~x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上,是糖链末端的三糖结构性抗原。从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变时,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都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