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山区的部分枢纽由于所处河道狭窄,未同步建设相应的通航建筑物,致使枢纽上下游水上运输发生中断。建设翻坝转运码头(简称“翻坝码头”),并通过翻坝公路及港口连接道路进行货物的陆上翻坝转运,实现枢纽上下游运输的衔接,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翻坝码头由于距离枢纽坝址较近,往往处于下游枢纽的变动回水区,下游枢纽的调度与运行使码头通航条件具有明显的特点。
白石滩码头作为下游溪洛渡枢纽变动回水区内的翻坝码头,具有翻坝码头的普遍性质,对其进行通航条件分析,进一步优化码头设计及运营方式,对白石滩码头及其它翻坝码头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变动回水区通航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白石滩码头进行了原型观测,并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对大变幅水位进行分级的方法,开展了白石滩码头水流条件及泥沙冲淤趋势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溪洛渡坝前水位与港区河段通航流量上限值基本成线性关系,伴随坝前水位的抬高,码头前沿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明显,最高通航流量显著增加。
(2)当溪洛渡坝前水位为550m、560m时,在各来流流量下均应停止船舶靠泊以及码头装卸作业。当溪洛渡坝前水位为570m~600m时,码头前沿水深及水面宽度充裕。在流速不大于3m/s的条件下均可进行船舶靠泊及码头装卸作业。
(3)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后,河段主要表现为淤积。在5年末、10年末、15年末,河段淤积速率逐渐降低,大部分淤积量集中于前5年,在15年河段冲淤态势基本趋于稳定。
(4)冲淤结果显示,二级装卸平台前沿水域淤积明显,需定期清淤,否则无法满足设计水深要求;一级装卸平台前沿水域淤积厚度较小,在多年冲淤平衡后仍能达到设计水深,无需开展清淤工作。
白石滩码头作为下游溪洛渡枢纽变动回水区内的翻坝码头,具有翻坝码头的普遍性质,对其进行通航条件分析,进一步优化码头设计及运营方式,对白石滩码头及其它翻坝码头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变动回水区通航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白石滩码头进行了原型观测,并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对大变幅水位进行分级的方法,开展了白石滩码头水流条件及泥沙冲淤趋势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溪洛渡坝前水位与港区河段通航流量上限值基本成线性关系,伴随坝前水位的抬高,码头前沿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明显,最高通航流量显著增加。
(2)当溪洛渡坝前水位为550m、560m时,在各来流流量下均应停止船舶靠泊以及码头装卸作业。当溪洛渡坝前水位为570m~600m时,码头前沿水深及水面宽度充裕。在流速不大于3m/s的条件下均可进行船舶靠泊及码头装卸作业。
(3)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后,河段主要表现为淤积。在5年末、10年末、15年末,河段淤积速率逐渐降低,大部分淤积量集中于前5年,在15年河段冲淤态势基本趋于稳定。
(4)冲淤结果显示,二级装卸平台前沿水域淤积明显,需定期清淤,否则无法满足设计水深要求;一级装卸平台前沿水域淤积厚度较小,在多年冲淤平衡后仍能达到设计水深,无需开展清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