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动物海绵移植血管生成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对类糜蛋白酶(MC-Chy)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方法]
(1)设计特异引物,扩增人MC-Chy的编码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将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MC-Chy的分泌性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hy。
(2)分别大量提取人MC-Chy和MC-CP真核表达质粒。
(3)将经过麻醉后的仓鼠的背部皮肤正中行纵行切口,通过该切口做成头侧与尾侧2个皮下囊袋,把聚乙烯醇海绵分别植入每个囊袋内,缝合切口,构建成动物海绵移植血管生成模型。
(4)在建立海绵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在仓鼠皮下移植的海绵块的周围部位注射pcDNA3.1/Clay表达质粒。第7天处死仓鼠,取下移植的海绵块,用剪刀剪歼两半,一半测定血红蛋白,另一半进行HE染色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5)用类似的办法来观察共转染MC-CP和MC-Chy质粒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术后第1天和第5天,在仓鼠皮下移植的海绵块的周围部位同时注射pcDNA3.1/CP和pcDNA3.1/Chy表达质粒,取下海绵块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1)成功构建了pcDNA3.1/Chy表达载体,并大量制备了高纯度、无内毒素的人MC-Chy和MC-CP分泌性真核表达质粒。
(2)建立仓鼠海绵移植血管生成模型,用于分析MC-Chy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移植的海绵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分析显示,pcDNA3.1/Chy表达质粒处理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pcDNA3.1/Chy质粒处理组的移植海绵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表明MC-Chy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
(3)在用仓鼠海绵移植模型分析MC-CP对MC-Chy具有促血管生成的影响,移植的海绵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分析显示,高浓度pcDNA3.1/CP与pcDNA3.1/Clay表达质粒共转染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比只转染pcDNA3.1/Chy表达质粒组低,而低浓度pcDNA3.1/CP与pcDNA3.1/Chy表达质粒共转染组和只转染pcDNA3.1/Chy质粒组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高浓度pcDNA3.1/CP与pcDNA3.1/Chy质粒共转染组的血管密度值比只转染pcDNA3.1/Chy组低,而低浓度pcDNA3.1/CP与pcDNA3.1/Chy表达共转染组和只转染pcDNA3.1/Chy质粒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别。
[结论]
1.成功构建了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分泌性真核表达载体。
2.利用所建立的动物海绵移植血管生成模型分析MC-CP与MC-Chy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结果提示MC-Chy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而MC-CP可能对MC-Chy-血管紧张素依赖途径的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