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初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所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现出土地经营细碎化、土地规模效益低等问题。农地流转制度是克服这些问题,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有效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群体。而本文主要从农民工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农民工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农民工的农地流转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楚雄市、南华县、牟定县和元谋县,四个县市的农民工和乡镇进行访谈与数据收集。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从调查的农民工样本总体来看,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特征都呈现出多样性,影响这些家庭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农民工的家庭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劳动力数量、务工情况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情况、自然区位条件、就业难度等。分地区来看,不同地区的农民工群体,其土地流转意愿也存在着差异,影响流转意愿产生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的外部因素。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与访谈的分析,得出影响楚雄州农民工农地流转意愿的问题及原因。从村镇访谈中得出三种成功的农地流转模式,这三种流转模式都对当地推进农地流转工作,帮助农民工更好的外出务工,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2)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定量补充分析。根据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民工个体外出务工年限、职业技能培训经历、年龄、受教育程度、其家庭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土地流转政策法律了解与否、务工地区几个因素对农民工农地流出意愿的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5条加快楚雄州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服务机构,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缴纳积极性;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及增加职业技能的培训;维护农地流转秩序,加大农地流转监督管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地方农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