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元(1592-1673),法讳隆琦,俗姓林,名曾昺,号子房,明末福清人。明亡后东渡日本弘法,为我国史上杰出的遗民诗僧。隐元一生著述颇丰,有《弘戒法仪》《普照国师广录》《黄檗清规》《黄檗和尚扶桑语录》《示众语檗》等传世。隐元在诗歌创作上独擅胜场,其诗现存4900多首,题材多样、体式完备、诗艺精湛,真实地反映着他的故国情怀,寄寓着他对明亡清兴的深沉感慨、中日两国关系之思考及佛禅思想的体悟,并最终为我们塑造出一位血肉丰满的东渡遗民诗僧形象。事实上,隐元诗歌在中国遗民文学史、僧诗创作史乃至日本汉文学史上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学界有关隐元的研究成果甚丰,然多从隐元的生平、隐元的遗民身份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隐元诗歌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却没有一部,相关论文亦寥若晨星,不由令人心生遗憾。就少数论及隐元文学成就的论文而言,仅局限于对隐元诗歌题材进行笼统分类和数量统计,未能深层次地就隐元诗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系统研究和细致剖析。因此,本文拟从《新纂校订隐元全集》中所收录的隐元诗作入手,综合现有的隐元研究资料,将隐元诗歌放回明清之际的历史环境中进行体味、考察,侧重探讨其诗歌的思想意涵及艺术风貌,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隐元诗歌的创作特点,以推动这一重要文学文化遗产的价值当代化。全文共分五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绪论部分梳理隐元的研究现状,对隐元诗歌的研究价值作简要阐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结合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对隐元生平事迹进行概述。此章主要论述隐元自明万历二十年(1592)出生到日本宽文十三年(1661)圆寂期间的生平活动,分别从隐元与黄檗宗之关系、隐元与南明政权之关系、隐元与17世纪日本朝野之关系三方面入手,力图全方位展示一代高僧的伟大生命历程。最后,在章末就隐元的著述及其诗歌创作分期展开讨论。第二章,对作为遗民隐元的诗歌思想意涵进行探究。本章着重将遗民隐元的思想与同时代明遗民之思想进行比较,在归纳出他们思想共性之同时,揭橥遗民隐元思想的特点。隐元作为一名遗民诗僧,其诗歌中势必呈现着与广大明遗民相近的思想意涵,即抒亡国之痛、英杰之吊、感怀民瘼和立志恢复;然隐元作为一代高僧,在临济宗法精义、自身禅修体悟及诗人生平交游经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又会使其产生不同于一般明遗民的思想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他对郑成功集团的批判态度、对抗清忠烈不入禅林的叹惋和对黍离之悲的自我化解与超悟三个方面。第三章,对作为文化使者隐元的诗歌思想意涵进行研析。隐元作为将中华优秀文化带到日本,并对17世纪日本文化及士风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使者,其诗歌中彰显着开创黄檗、弘法东瀛之志,赞美日邦风土、感怀民生之情以及拳拳赤子、不忘故土之念等多元思想意涵。然而,隐元身为东渡明遗民的杰出典范之一,在不同生活环境、思想主张、人生阅历之影响下,又必然会使其形成迥别于其他东渡遗民的独特思想意蕴。因此,本章在对文化使者隐元的思想进行概述之同时,还将其与同时代中日文化交流使者东皋心越、朱舜水之思想进行比较,探究同为文化交流使者的他们在思想上的异同。第四章,探讨隐元的诗歌艺术。隐元的诗歌艺术主要体现在其对多样化诗风的重视,对空寂无物、清冷无碍诗境的营造,对和谐悦美诗韵的强调及对求新求变句法之追求。而隐元在诗歌艺术上所形成的鲜明特色,实与其思想精神、生活阅历、个性气质、审美取向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余论部分主要阐述隐元作为一名杰出的诗僧,其僧诗创作在中国僧诗发展史及日本汉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就这一论题的研究空间进行展望。